阿雷西博信息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由 5 個數組成,分別是 1、6、7、8、15。這表示人類 DNA 的 5 種化學元素——氫、碳、氮、氧、磷。第二部分是 DNA片段的 12 個組成部分,每個組成部分都是用 5 個數字表示的,這 5 個數字分別表示該部分含有多少氫、碳、氮、氧和磷。第三部分則表示人類 DNA 的雙螺旋結構,中間是一個小人,左邊則說明了人體的大致尺寸,它由一條與小人等高的豎線段和一個橫著寫的二進制數 14 組成,表示人類的平均身高是這段電波的波長(126 毫米)的 14 倍,也就是1.764 米。右邊表示數字4 292 853 750,這是 1974 年全球的人口數量。第五部分描繪了太陽系,左邊的大方塊表示太陽,右邊那些小塊兒則表示九大行星。最后一部分則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形狀。射電望遠鏡下面有一條與這個望遠鏡等寬的橫線條,中間寫有數字 2430 。它表示射電望遠鏡的直徑是該電波波長的 2430 倍,也就是 306 180 毫米。
可以合理地假定,能接收地球人無線電波的外星智慧生物,其智力應該不比我們差。那么,最容易理解的信息顯然應該是圖像——由一組編碼信息解譯出來的二維圖像。但是外星文明能理解我們的無線電編碼信息嗎?
1960年,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格林班克國家射電天文臺舉行的一次射電天文會議上,德雷克做了一次嘗試。他給參加會議的每一個人都發了一份事先設計好的“外星來電”,就像電報的編碼那樣,上面寫滿了“0”和“1”,要求大家都來破譯。有趣的是,大多數與會者竟都很快就解譯出來了。
其實,推理的過程并不難。這張“電文”上,共有1271個二進位信息(0和1),而1271只能分解成31和41這兩個素數的乘積。因此這應該是一個(31×41)單元(現今我們稱之為“像素”)的陣列圖像,如果我們在這個陣列單元的方框內,按順序把單元“1”點在相應的位置上,就得到了一張有趣的圖像: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攙著一個小孩,此外還包含了其他許多信息。
德雷克的這次測試大大加強了人們的信念。1974年11月16日,在慶祝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改建完成之時,科學家用這架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向武仙座中的M13星團方向發送了介紹地球人的信息。
這組信息由1679個單元組成,1679只能分解成23和73兩個質數的乘積,這些單元可以排列成73行23列的矩形圖像。它的編碼信息是德雷克在卡爾·薩根幫助下設計的,包含了相當豐富的內容。后來就以“阿雷西博信息”之名著稱于世。
M13是北半天球最亮的球狀星團,距離地球約25 000光年。其中約有30萬顆恒星,密集地擁擠在一個半徑165光年的球狀空間范圍內,因此發送的信號在那個方向被地外文明接收到的可能性也許會更高一些。不過很有可能,當2.5萬年后阿雷西博信息抵達M13現在所處的位置時,這個球狀星團早已移動到別的方向了。(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