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新發現3個不同類型小行星。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3日向中新社記者詳釋其意義:新出現的一位“不速之客”身份危險,對地球潛藏威脅;其與地球距離之近刷新了“中國記錄”。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3個近地小行星2017BK3、2017BL3、2017BM3,為3種不同類型。

該天文臺研究員趙海斌介紹,其中的2017BL3,屬于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PHA)。它距地球最近時,約1個地月距離(38.4萬千米),是迄今中國發現的、距地球軌道最近的近地小行星。

 

 

季江徽表示,目前,僅太陽系內就已發現14000多顆近地小行星,對地球構成威脅的近地小行星超過1000多顆。近地小行星與地球間的“警戒線”為150萬千米。

這些“天外來客”形態各異、質地不同、軌道和運行周期千差萬別。體積大、更靠近地球的“飛石”危險系數更高。

例如,直徑約300米、重4000萬噸的小行星“阿波菲斯”是天文學家跟蹤的焦點。據預計,2029年4月13日,它距地球最近時僅3.4萬千米,“那時它就在地球的‘鼻尖’,人們幾乎肉眼可見,這可能是未來100年小行星距地球最近的一次”,季江徽說。

在季江徽看來,近地小行星的危險性絕非危言聳聽。據估計,地球附近存在數百萬顆幾十米大小的近地天體,差不多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撞擊地球事件。測算顯示,若直徑百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將能毀滅一座大城市;若撞擊小行星直徑超過10千米,將造成全球性毀滅。

從紫金山天文臺對2017BL3的監測來看,它移動迅速,速度約為主帶小行星的3倍,運行軌道較扁,環繞太陽一周需2.06年。更多特性仍有待觀測。

趙海斌表示,2013年2月,俄羅斯中部車里雅賓斯克發生近地小行星撞擊事件,造成一千多人受傷。此后,國際社會加強了對近地小行星的發現、監測、預警合作,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應運而生。中國科學家也在積極參與近地天體的觀測與研究。

 

中國科學家發現危險“天外來客” 與地球之近刷新“中國記錄”

圖文簡介

僅太陽系內就已發現14000多顆近地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