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13日電(記者劉杰)在廣袤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即便是抗旱能力極強的沙漠植被,也會在炎熱的夏季成片死亡。不過,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員近日發現,“沙漠之英”梭梭具備“假死”本領,表面看上去枝枯葉敗,根系卻仍能存活,只需一點水分,就可再次恢復活力。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彥帶領團隊通過兩年多的實驗,確定了梭梭在干旱死亡過程中水和碳的生理、形態指標變化先后順序,量化了地上、地下組織在干旱環境下的存活時間,結果表明,梭梭具有優先“投資”根系的生存策略。

據李彥介紹,長期對干旱的適應性進化結果使得梭梭從幼苗開始就具有“根保護”能力: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并不會迅速死亡,它會犧牲地上的枝葉,降低碳需求,以滿足根系的碳消耗,保證根系存活,這是一種“假死”狀態。此時只需要一點點水分,就可以“驅動”根系積累的碳水化合物,提供再次萌芽的能量。

實地觀測發現,梭梭通過調控水、碳的分配,幼苗可以堅持“假死”一兩個月,一般的成年植株可以跨年。這種策略使梭梭生命力極其頑強,研究發現,連續5年遮擋降水都沒有造成一些成年梭梭的最終死亡。李彥表示,干旱區很多多年生木本植物都具有一定這樣的“復活”能力,梭梭最為典型。

這一研究的相關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植物生物學》上。

據介紹,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為我國第二大沙漠,近年來,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沙漠南緣天然梭梭林分布面積減小,覆蓋度下降,尤其當夏季干旱來臨,土壤水分有效性降低,梭梭幼苗死亡率升高。這一發現對當地植樹造林、植被生態恢復具有指導意義。

科研人員揭開荒漠植物梭梭“假死”成因

圖文簡介

在廣袤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即便是抗旱能力極強的沙漠植被,也會在炎熱的夏季成片死亡。實地觀測發現,梭梭通過調控水、碳的分配,幼苗可以堅持“假死”一兩個月,一般的成年植株可以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