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日前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使用抗生素治療9到23個月大的嬰幼兒中耳炎患者時,較短療程的治療方案會影響臨床效果,且不能降低產生抗生素抗藥性和引發其他不良反應的風險。

急性中耳炎是一種由致病菌引發的感染,在嬰幼兒期間尤為常見,也是嬰幼兒接觸抗生素最常見的原因。由于大眾對過度使用抗生素和由此產生抗藥性的擔憂,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和醫療中心兒童醫院聯合進行了一次試驗,探索治療中縮短抗生素使用周期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及是否會降低產生抗藥性和引發不良反應的風險。

試驗中,520名嬰幼兒急性中耳炎患者被隨機分配兩種治療方案。一種是使用抗感染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的10天標準療程,一種是5天抗感染藥加5天安慰劑療程。參與試驗的醫師和患者都不知道具體分組情況。

一年的跟蹤觀察結果顯示,5天抗生素方案的治療失敗率為34%,是10天抗生素方案的兩倍多,后者失敗率僅為16%。此外檢測結果顯示,5天抗生素治療方案并不能降低患兒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幾率,也不能降低如腹瀉和尿疹等不良反應的風險。

由此,負責監控該試驗的獨立安全性監督委員會認為,試驗結果已顯示,10天抗生素治療方案要明顯優于5天治療方案。

研究還首次發現,在經過治療后中耳仍有膿液殘余的急性中耳炎患兒再次被感染的幾率會高達50%,遠高于沒有膿液殘余的患兒。

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縮短抗生素使用周期無益于治療小兒中耳炎

圖文簡介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日前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使用抗生素治療9到23個月大的嬰幼兒中耳炎患者時,較短療程的治療方案會影響臨床效果,且不能降低產生抗生素抗藥性和引發其他不良反應的風險。由此,負責監控該試驗的獨立安全性監督委員會認為,試驗結果已顯示,10天抗生素治療方案要明顯優于5天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