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進入腫瘤后發出熒光的納米探針,可在癌癥手術時作為通用顯像劑。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成功使用了這種類似晶體管的探針,并發現其能標記出直徑小于1毫米的腫瘤結。

目前對許多癌癥,尤其是早期或較早期的實體腫瘤來說,手術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療方案。因為在理論上,若是以手術完全移除腫瘤細胞,癌癥是可以被治愈的。在切除腫瘤時,醫生需要確保沒有遺漏癌細胞,尤其是在腫瘤邊緣位置的。圖像引導手術能幫助醫生探測到遺留的腫瘤組織,找到大小可見的腫瘤結節。然而,現有的癌癥手術顯像技術敏感度和特異性尚不足,因此可能會將非癌變組織,比如棕色脂肪組織等代謝活動較快的組織,誤認為腫瘤組織。

此次,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布蘭·薩摩兒、高金明及其同事,合成了一種攜帶已被臨床批準的熒光染料的納米粒子探針。納米探針是一種能探測單個活細胞的新型超微生物傳感器,而采用的染料與手術室使用的標準相機是兼容的。使用這種靜脈注射的納米探針,只會在進入腫瘤時顯著發亮。與只在電壓超過一定閾值時開啟的晶體管類似,納米探針只在酸性的PH值下“開啟”,這是幾乎所有實體腫瘤的標志。

在將這種探針用于圖像引導手術,切除小鼠的頭部和頸部腫瘤的過程中,研究團隊發現,該納米探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特異性和敏感度,能標記出直徑小于1毫米的腫瘤結節,且能避免假陽性結果。

 

納米探針讓腫瘤組織現形

圖文簡介

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進入腫瘤后發出熒光的納米探針,可在癌癥手術時作為通用顯像劑。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成功使用了這種類似晶體管的探針,并發現其能標記出直徑小于1毫米的腫瘤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