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人們對月球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地球本身,幾乎所有的神話傳說甚至科學爭論都不乏月亮的身影。其中,關于月球到底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的話題,被認為是月球幾大謎團之一,始終沒能有明確的結果。

最近一段時間,月亮好忙。前有超級月亮全球矚目,又有連續發生的“火星合月”被廣泛關注。難怪網上一堆吃瓜群眾感慨,月亮最近很愛“搞事情”。這么說,月亮一定覺得有點冤,明明是人類太關注我了,好嗎?

古今中外,人們對月球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地球本身,幾乎所有的神話傳說甚至科學爭論都不乏月亮的身影。其中,關于月球到底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的話題,被認為是月球幾大謎團之一,始終沒能有明確的結果。最近10年,隨著人們對月球的渴望日益增加,空心實心的爭論比以往更甚。

 

月震試驗、月球密度真能證明月球空心?

 

關于月球空心的說法,最早來自于兩位蘇聯天體物理學家米哈依爾·瓦西里和亞歷山大·謝爾巴科夫。但這一說法在最初并沒有引起大眾廣泛關注,基本上大家的看法是“這哥們在搞科幻呢”。

后來這一假說走進人們的視線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表示,支持這一說法。他們的理論依據是,月球的整體密度遠低于地球整體密度。這其中較為知名的一位就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哈羅德·克萊頓·尤里,他曾表示月球密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月球內部結構中很大部分是空的。

而最終讓月球空心說廣為流傳、并被很多人相信的是“阿波羅月震實驗”。根據坊間流傳的說法,20世紀70年代,“阿波羅”號探月過程中,曾經發生推進器撞擊月球表面的事,結果設置在72千米處的地震儀,記錄到了持續很長時間的振蕩聲。這種無線電振蕩聲,好像一只巨大的銅鐘,越傳越遠,越傳越弱。就像用錘子用力敲擊大鐘一樣,振動持續很長時間才慢慢消失。人們分析,如果月球是實心的,這種振蕩持續很短的時間就會消失。這就好像當人們用力敲擊一個空心鐵球時,它會發出嗡嗡而持續的振動,而敲擊實心鐵球的時候,只會聽到短暫的振動一樣。

另一個被空心論支持者們反復提出的證據仍然是“密度”。地球巖石的密度是2.7克—2.8克/立方厘米,而月球巖石密度為3.2克—3.4克/立方厘米,并不低,按照這一情況,月球的總質量應該要比現在的計算結果大得多,相應的,其引力強度也要大一些。然而,實際上,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人們懷疑正是由于月球內部為空核造成了這一結果。

 

不靠譜!空心說從來沒有“科學”過

 

盡管月球空心說在民眾當中流傳甚廣,在科學界也有不少支持者,但是,有許多科學家并不認同,他們甚至認為月球空心說是無稽之談。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平勁松向科技日報記者明確表示,空心說不靠譜。“月球轉動異常探測和地震數據都不支持月球空心說,月球不可能是空心的。”他強調。

月球空心說最早提出源自兩個蘇聯科學家在《真理報》上的揣測,然而他們當時的論調是:“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產物。15億年以來,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內部存在一個極為先進的文明世界。”這種明顯帶有科幻色彩的言論被主流科學家們認為,月球空心說從提出之初就是不靠譜的,極大的可能是當時處于冷戰時期,這只不過是蘇聯為了吸引目光胡編亂造的一種假說,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另一條被月球空心說的反駁者強調的證據來自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反駁者們認為,NASA從沒有提出過月球空心說,也從沒有以月震實驗為空心說背書。NASA官方資料中明確的結論只顯示1969年—1972年間的月球地震波由于儀器精度差異無法確定月核的具體大小。

由于月球空心說流傳甚廣,網上甚至有一群天體愛好者專門到各個論壇發文反駁空心說。他們中的一位表示,純粹是因為愛好科學,不想讓謠言越傳越廣。這位網友曾在科學論壇發表“回擊月球空心說”等熱帖,網絡擁躉不少。他說,對這個問題自己曾做過廣泛的資料調查,很多空心說的言論都來自于地攤小報,后來越傳越真,在他看來“月球內部應該是疏松巖石結構,月震實驗也說明了這一點”。

 

對月球的好奇和探索終將給我們答案

 

月球到底是空心還是實心,現有的科學研究還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可以看出的是主流科技界對月球空心說持否定態度。

但月球內部到底是什么?月球的內核結構到底是什么樣的?目前還沒能探索清楚。

盡管人類在幾十年前曾經登上月球,但由于當時科研和技術手段局限,對這些問題并沒有清楚的回答。另一方面當時登月期間處于美蘇冷戰時期,外界獲得的信息真假難辨,就像許多天體愛好者說的那樣,NASA可能隱瞞了許多真實信息,蘇聯也有可能放出過許多假消息……

因為人們對月球有無盡的好奇心才會有這么多關于月球的爭論和謎團出現。關于人類的“月球心結”,歐陽自遠院士曾經做過一個科學解釋,月球是人類離開地球跨上另外一個天體的第一步,任何國家要去探測更遙遠的金星、火星、木星,一般來說都要經過月球,月球就好像是走出家門的門檻一樣,是了解宇宙的第一步。所以從技術要求來說要去探測月球,而且也比較容易實現。

只有更深入的月球探索和更精確的月球實驗才能讓人們準確地知道月球的結構,才能回答月球里面到底藏著什么,到時候月球到底是空心還是實心?人們相信和堅持的到底是謠言還是真相?自然都不再是問題。

最近10年,不少國家開始考慮重啟探月計劃,正是由于人類始終無法阻止對月球的向往。幾年前,歐陽自遠就中國實施探月工程的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月球將來也許是人類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持者。所以有那么多國家計劃重返月球,重新探測月球,這個趨勢不可阻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科學發展、技術發展的需要。

 

相關鏈接

 

令人驚異的月球

月球形成于較大的撞擊

 

科學家們猜測月球的形成源自遠古時期星體間的較大碰撞,很可能是46億年前在太陽系誕生不久,一顆火星大小的星體碰撞地球。地球和火星大小星體的巖石殘骸散落在地球軌道附近,這些巖石灰塵云冷卻下來,形成小型的固態結構,最終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人們無法看到月球另一側

 

由于地球重力作用減緩了月球的旋轉速度,使其旋轉速度與其軌道速度一致,因此,月球面對地球的始終是一側。

 

最大的滿月和最小的滿月

 

月球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并不是一個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因此月球每次環繞地球一周時,地球中心與月球中心的距離是不斷變化的。當月球抵達近地點時,即與地球的距離為363300公里,在地球上月球呈現出最大的滿月;當月球抵達遠地點時,即與地球的距離為405500公里時,在地球上月球呈現出最小的滿月。最小滿月比最大滿月小14%,但亮度卻增加30%。

 

隕坑可揭露幾十億年前碰撞跡象

 

月球表面痘瘡般的隕坑揭示出過去它曾遭受猛烈的隕石碰撞,由于月球沒有大氣層,以及月球內部缺乏活動性,其表面的隕坑可記錄幾十億年前隕石碰撞的跡象。但在地球上這些跡象則會由于地殼變化和風化等因素逐漸消失。

 

月球像一個雞蛋

 

月球不是一個標準圓形,它的外形更像是一個雞蛋。同時,月球的重心和幾何中心并不重合,其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

 

月球正離地球遠去

 

目前,月球正在遠離地球,每年月球會偷走地球的轉動能,從而導致其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研究人員稱,當46億年前月球形成之初時,月球與地球的距離為22530公里,而現在兩者之間的平均距離為384400公里。

其間地球的旋轉速率逐漸減緩,地球的白天越來越長,最終地球的旋轉將越來越慢,直至月球繞地球旋轉一周的時間達到47天,地球與月球的運行節奏才一致。以后人們1個月的時間概念將改變,不再是30天或31天,而是47天。

 

月球空心?這事有點“懸”

圖文簡介

古今中外,人們對月球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地球本身,幾乎所有的神話傳說甚至科學爭論都不乏月亮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