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總是模糊不清的,因為地球上的大氣總是變化無常。在地球大氣平息之時,火星圓面上的真實細節便展現在人們面前——人們發現火星圓面上布滿了極細的直線網絡,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條條“運河”,天文學家將它們稱為“火星運河”。
地球與火星
火星“運河”的真相
1863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塞奇用望遠鏡觀察到火星上的“運河”痕跡,那些看上去明亮或黯淡的線條,就像是巨大的“運河”網絡一樣。1877年,在火星運行到離地球最近的軌道上時,另一位意大利天文學家斯基亞帕雷利使用更先進的望遠鏡觀測到,火星上有許多暗線將較大的暗區連在了一起,就像地球上的海峽連通著大海一樣。他用意大利語將這些暗線稱為“水道”,后來人們在譯成英語時使用了“運河”一詞。
運河是指人工開鑿的河道,如果火星有“運河”,就意味著有“火星人”的存在。美國天文學家洛厄是為數不多的堅持自己觀測到火星“運河”的人,他分別在1906年和1908年出版了兩本很受歡迎的著作《火星和它的運河》、《火星生命的居住地》。他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智慧生物,它們生活的地方十分缺水,所以需要開鑿一個范圍廣闊的“運河”網絡,將水引到自己的居住點。當然,這一說法并沒有得到大家的支持。另一位美國天文學家巴納德卻否認了火星上存在“運河”的說法,他認為那只是人眼在長久觀測遠方無法辨認的物體時,不自覺地將許多小斑點連成一條條直線的誤差。1913年,英國天文學家蒙德做了一個實驗,他讓一批小學生站在遠處觀察指定地點放置的圓圈,然后將它們畫下來,事先他已經在圓圈內畫出了許多模糊的小斑點,最后小學生畫出來的都和斯基亞帕雷利描述的火星“運河”圖相差無幾。
關于火星“運河”的爭論一直持續不斷,直到20世紀60年代,人類的航天器終于駛向了外太空,美國發射的幾艘“水手號”宇宙飛船拍攝了大量火星照片,可是并沒有發現有“運河”的跡象。1976年夏天,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相繼登陸火星,它們看到的卻是一片荒涼。原來,人們在火星上看到的“運河”,只是火星地貌加上人類想象力的產物,長達一個世紀的火星“運河”之爭也這樣宣告結束了。
登陸火星
火星上還有“湖”的遺跡
從人類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所拍攝的照片來看,一個巨大的火星巖石坑曾經是一個火山湖。火星車是在一個水流沉積物的小三角洲著陸時發現了它。雖然這個寬約65千米的隕石坑已經沒有任何水的蹤影,可是這種“湖”的遺跡仍然表明古老的火星曾經也很濕潤。
人類發現的這個火星“湖”位于火星南部高地的厄伯斯華德隕石坑,它的外形看起來像一個右邊凹進的半圓。天文學家推測,這個隕石坑可能是火山“湖”,在經過無數次的隕石撞擊后,它早已經干枯,盡管它的右邊保存完整,然而其余部分由后來隕石猛烈撞擊形成的更大的霍爾登隕坑所掀起的碎屑覆蓋。天文學家以此推測,火星也曾是一個充滿水的世界。
火星極冠與火星洞穴
17世紀末,荷蘭學者惠更斯通過望遠鏡觀察到,火星的南北極都擁有一個巨大的極端,它們是由水冰和干冰覆蓋的區域,厚度達到了數公里,是火星上水冰最重要的儲藏庫。
火星極冠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會隨著火星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天的時候會逐漸縮小,冬天的時候又會逐漸擴大,和地球兩極的冰雪一樣。
火星上除了有極端,還有一些奇特的“洞穴”,它們都是被人類的探測器發現的。美國的天文學家將“奧德賽”探測器發射到火星,一共發現了7個奇特的洞穴。它們寬度約250米,而深度還無法估算。不過這些火星洞穴的發現也具有一定的意義——如果火星上有生命存在,那么這些洞穴將成為它們的“保護所”,而且這些洞穴還能夠成為人類登陸火星之后的居住點,為火星的探測鋪平道路。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