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當我們邁進這個新天地時必須小心,要知道,眼見的不一定為實。

 

人們常說,你不能完全相信網(wǎng)上看到的事情,沉浸式技術的出現(xiàn)(VR /AR )更是讓這句話成了鐵板釘釘?shù)氖聦崱?/p>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項目正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這項研究把人們放進自動駕駛汽車的后座,并迫使他們在生死選擇的情況下做出道德決定。

盡管這些沉浸式技術的性能尚未被發(fā)掘完全,但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它們操控人類思想的潛能。

你可能覺得自己不會輕易上當,但如果它們技巧嫻熟微妙根本無法被發(fā)覺呢?的確,一旦置身于VR世界,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經(jīng)被“熏陶”了。

在視頻會議中,視頻數(shù)據(jù)所記錄的即是原像,但沉浸式技術與之不同,它只是選擇性發(fā)送信息,并不會傳遞所有的圖像內(nèi)容。

這在多玩家游戲中往往如此,游戲服務器只把坐標和其他信息發(fā)到你的電腦上,然后你的電腦再借此描繪出一張完整的圖像。

交互性VR的性質(zhì)也與此類似。在很多情況下,遠程電腦和你的電腦之間所共享的信息很少,實際視覺場面都是各自構(gòu)建的。

也就是說,你在你的終端所看到的和在其他終端看到的不盡相同。如果你用VR聊天,那么你的面部特征、表情、手勢、肢體表現(xiàn)和其他特征都會被軟件所改變,而你對此并不知情。

 

像你又像我

往好處想,VR在很多領域都所幫助。例如,研究表明,眼神交流會使學生更專注,但在大班教學中老師根本無法與所有學生對視。

然而,有了VR,我們就可以將此軟件編程為——讓老師看上去正在與所有學生同時進行眼神交流。因此,現(xiàn)實中的不可能在虛擬中得以實現(xiàn)。

但總有人會利用這種手段去做一些不法的事情。如果使用者不是老師,而是政治家或說客,他們說了一些更具爭議性的事情,而眼神交流意味著更具說服力,那怎么辦?而這只是個開頭。

研究表明,大家在虛擬世界中的形象能影響現(xiàn)實世界中的我們 。

這與某些其他技術相輔相成,那些技術早已被用來提升影響力。模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在談話中,一個人模仿了對方的肢體語言,那么對方就會因有好感而向他靠攏。

這種技術在VR中不難實現(xiàn)。因為每個人的動作都能得到追蹤,所以講話人的虛擬化身可以被編程為模仿所有觀眾而不被發(fā)覺。

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一個人的所有面部特征也能被軟件輕松捕獲,然后轉(zhuǎn)移到某虛擬化身中去。斯坦福大學的幾項研究顯示,如果一個政治家的面容可以被修改成與每個選民有幾分相似,那么哪怕這種修改極其輕微,也會對選票結(jié)果產(chǎn)生質(zhì)的影響。

實驗設置了一場模擬競選,并給參與者們和真實候選人分別照相。之后,每位候選人的照片被變形 為與每位參與者依次相似。

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參與者的面部特征有40%被合成到候選人的臉上,參與者們絲毫不會發(fā)現(xiàn)圖片已被篡改。但是這張合成圖卻能極大影響投票結(jié)果,使參與者們更傾向于支持“合成候選人”。

虛擬世界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會長久。因此,當我們邁進這個新天地時必須小心,要知道,眼見的不一定為實。

 

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虛擬現(xiàn)實是如何控制我們思想的?

圖文簡介

人們常說,你不能完全相信網(wǎng)上看到的事情,沉浸式技術的出現(xiàn)(VR /AR )更是讓這句話成了鐵板釘釘?shù)氖聦崱K麄儼l(fā)現(xiàn),如果參與者的面部特征有40%被合成到候選人的臉上,參與者們絲毫不會發(fā)現(xiàn)圖片已被篡改。當我們邁進這個新天地時必須小心,要知道,眼見的不一定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