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影響青藏高原氣候變暖和冰川消融的重要“推手”黑碳,在高原各區域的具體來源和構成,為制定黑碳減排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這一研究成果目前被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員說,這項研究通過對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兩條監測斷面和青藏高原8個臺站的氣溶膠樣品以及8條冰川雪坑樣品的黑碳同位素組成進行分析,給出了青藏高原黑碳來源的最新證據。研究人員利用黑碳的碳-14組成分析了黑碳來源的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的相對比例,結果發現,不論是氣溶膠還是冰川雪坑,均顯示從高原邊緣到內部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排放占比逐漸增大。

康世昌表示,研究結果明確界定了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各區域不同燃料對黑碳的貢獻,可為黑碳大氣傳輸模擬研究提供驗證數據,還可為相關國家制定黑碳減排政策提供明確指導。如在生物質燃燒對黑碳貢獻明顯的區域,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生物質充分燃燒以減少黑碳排放。

不過專家表示,青藏高原自身黑碳排放量相比其他地區要少得多。由于高原無顯著的工業活動,當地居民多以農牧業為生,加上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決定了能源消耗較低。但由于毗鄰東亞和南亞兩個最大的黑碳排放源地,青藏高原大氣和冰川受上述地區黑碳排放的影響。

黑碳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燒產生。由于強烈的吸光性,黑碳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最重要的大氣升溫因子;同時,黑碳沉降到冰凍圈表面,可降低雪冰表面反照率,進而導致雪冰加速消融。由此,黑碳研究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領域一個熱點問題。

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是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是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也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我國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氣候變暖“推手”黑碳的來源、構成

圖文簡介

中科院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影響青藏高原氣候變暖和冰川消融的重要“推手”黑碳,在高原各區域的具體來源和構成,為制定黑碳減排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