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搜索外星文明(SETI)研究所30日發(fā)布消息:連續(xù)兩天動用艾倫射電望遠鏡陣列,探測武仙星座內(nèi)某個星系是否發(fā)出無線電信號,但即使擴大探測頻率范圍,依然沒有結果。
這一輪探測,緣起于一批俄羅斯天文學家聲稱,“俄羅斯科學院射電望遠鏡—600”(RATAN-600)探測到波長為2.7厘米、波束寬度水平方向大約20弧度秒、垂直方向大約2弧度分的無線電信號,來源于武仙星座內(nèi)HD164595恒星系,距地球大約95光年。
僅僅相距95光年一個因素,即光束或無線電波抵達地球耗費了95年,如果信號確實來自HD164595恒星系,足以想象那里的外星生命文明程度有多高。
RATAN-600建在俄羅斯高加索山脈北麓海拔高度970米處,由895塊2米寬、7.4米高長方形反射面環(huán)繞成直徑576米的圓周形,構成直徑相當于600米的拋物面接收天線,1974年啟用。只是,俄羅斯天文學家認定探測到信號是在2015年5月15日,隨后一直沒有對外發(fā)布消息,本月28日才由一家網(wǎng)站披露。
SETI研究所1984年創(chuàng)立,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城市芒廷維尤,是一家民間研究機構,以搜尋外星智慧生命為使命。它目前的主要探測設施包括艾倫射電望遠鏡陣列,位于加州城市舊金山以北偏東方向大約470公里的哈特克里克射電天文臺,2007年投入運行,現(xiàn)有42架6.1米直徑拋物面接收天線,計劃最終達到350架天線,以陣列方式強化探測能力。
針對俄羅斯天文學家的探測結果,SETI研究所兩名研究人員先后發(fā)表文章,給所獲無線電信號來自外星智慧生命的可能性“潑涼水”,同時宣布艾倫射電望遠鏡陣列從28日晚開始對HD164595恒星系方向進行探測。
依照SETI研究所資深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克的解釋,HD164595恒星系內(nèi)已知有一顆行星,體積與地球所處太陽系內(nèi)的海王星相當,運行軌道相距恒星過近,不利于生命產(chǎn)生和延續(xù)。另外,依據(jù)所獲無線電信號的強度推算,如果信號源對所有方向發(fā)射,單位時間內(nèi)所需功率超過地球所獲全部太陽光照射幾百倍;如果信號源對地球定向發(fā)射,所需功率將與人類全部能源消耗處于同一數(shù)量級。
肖斯塔克說,俄羅斯天文學家探測39次,只有一次接獲信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可以有多種解釋,包括地面信號干擾。
SETI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蘭克·馬爾基斯30日以博客形式發(fā)表文章,題為“讓我們小心應對‘外星文明’信號”,提出多項疑問,包括信號沒有重復出現(xiàn)和RATAN-600射電望遠鏡容易受到地面信號源干擾。他舉出一個實例:2015年,在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天文學家們短暫探測到信號,最終發(fā)現(xiàn)來源是其中一人在一臺微波爐完全停止運行前打開了爐門。
馬爾基斯認為“異乎尋常的斷言需要異乎尋常的證據(jù)”,因而確認俄羅斯天文學家所獲信號來自外星文明需要3個步驟:世界其他地點至少1臺射電望遠鏡必須探測到相同信號,對信號所作分析必須排除它來源于人類活動,重復獲得的信號附帶某種內(nèi)容信息。
肖斯塔克和馬爾基斯提到,俄羅斯天文學家探測到信號以后沒有立即通報同行,失去了在最初階段驗證來源和排除信號干擾可能性的時機。
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