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雀蝶是一種蝴蝶,而金星凌日是一種天文現象,兩者為什么會放在一起說呢?這是因為對它們的研究的故事,都讓人覺得感動和惋惜。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名著《昆蟲記》中的一章描述了大孔雀蝶,大孔雀蝶的生命也讓人泛起對生命的敬畏——大孔雀蝶的口器已經退化,所以它一旦沒變成蟲,就會再也無法進食,幾天之內,剛剛破繭成蝶的它們都將會死去。在這短短的時間內,雄蝶漫天飛舞,瘋狂的尋找著雌蝶,如果不抓住機會,那么它們將幾乎不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跡。
法布爾對大孔雀蝶的研究也有點相似——短暫而執著。他偶爾得到了一只雌孔雀蝶,有機會進行了八天研究,因為雌蝶只能活這么久,雄蝶活的時候更短,如果法布爾想要再研究的話,只能等待明年,于是他做了精心的準備,但由于氣候原因,第二年沒能如愿。于是法布爾又等了一年,這次雖然實驗有了進展,但時間仍太短了,而等待的時間又如此的長。
法布爾最終放棄了第四年的研究,他多么渴望能得到一只讓他能夠充分研究的蝴蝶,想起法布爾的喃喃自語:“我會得到這樣一只蝴蝶么?”讓人唏噓不已。
同樣讓人唏噓的,還有金星凌日的觀測歷史。
1663年,蘇格蘭天文學家詹姆斯·格雷果里提出可以利用金星凌日測出精確的日地距離。之后,哈雷預測1761年將再次發生金星凌日,人們相信,通過觀察金星凌日,就以推算出亟待測算的參數——太陽視差。利用視差原理,就可以算出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
為此,1761年,全世界有130多組觀測隊遠征西伯利亞、南非等地進行觀測,其中法國天文學家勒讓提(Legentil)的故事最為曲折。
勒讓提為觀測這次金星凌日做了充足的準備,為了不耽誤到達印度的時間,他提前一年就出發了。可是,他在坐船去往印度的途中,卻遭遇了英法之間的海上戰爭。到了6月5日金星凌日時,勒讓提仍然在船上,無法觀測。等他到了印度,金星凌日也早已結束,要想再觀測,就必須再等8年。勒讓提決定留在印度等待8年,他還學習當地語言,研究印度天文學,更換儀器,甚至買房建立了觀測站。8年過去了,做了精心準備的勒讓提信心十足的等待著1769年6月3日的到來。而且當地6月份的天氣通常都是晴天,非常適合觀察,當年的整個5月及6月的前兩天也都是陽光普照。勒讓提做好了一切準備,可就在金星凌日前十多分鐘,一場大雨突然來襲,連太陽都看不見,更不用說金星了。上帝似乎有意和勒讓提開玩笑,就在金星凌日結束幾分鐘之后,雨也停了。
8年的心血就這樣白費了,更大的打擊是,下一次金星凌日要等到1874年,勒讓提注定一生不可能再觀測了。這個重大的打擊讓勒讓提一病不起,心灰意冷,對生活也失去了興趣。后來他在法國的家鄉甚至以為他死在了外面,剝奪了他的職位和財產。
勒讓提的結局還不錯,他的不幸得到了一位女士的同情,他們結了婚。勒讓提不再研究天文,而是寫了兩本有關印度風情的書。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