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城市,指最大限度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環保型城市,也叫生態城市。富含碳元素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所導致的全球變暖,我們已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比如一個接著一個的暖冬,整個20世紀,地球的溫度的上升趨勢越來越明顯,總共上升了0.6度,其中有0.4度是近20世紀最后30年才上升的,而且在最后十年,成為了最熱的10年。美麗的藍色星球已經成了火紅的星球。

人類在最近200年所消耗能源的總和,已經超過了十萬年前到18世紀末人類消耗所有能源的總和。而這200年所用的能源,絕大部分都集中在20世紀后半葉。因為能源消耗造成的全球變暖,使得海平面不斷上升,眾多的城市即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地下水的質量和存儲量都受到了影響,不僅造成了人類的飲水困難,還影響農作物的灌溉。另外,溫度的升高還造成了傳染性疾病的大肆傳播。

 

 

人們在和自然的搏斗中,也漸漸明白了不能“戰勝”自然,而是應該遵循可持續發展。不過,“可持續發展”這個詞太宏觀了,所以又提出了“零碳”一詞。對碳排放的控制也已經達成了國際上的共識,成為了國際政治上談判的籌碼。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中,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簡稱《京都議定書》。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適應、食物的安全生產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京都議定書》規定,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的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5.2%。

零碳城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人類主要的能源消耗都是在城市,而城市也居住著大量的市民,如果大家對環保的重要性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零碳城市的建設和居民們的主動參與能夠為降低碳排放帶來直接、可行的影響。

 

 

全球有很多城市都對零碳城市進行了探索和規劃。丹麥哥本哈根市就提出了一個雄偉的計劃,要在2025年之前,使哥本哈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碳排放城市。他們計劃實行的措施包括:推廣氫動力車和電動車,液態氫是火箭、火車、飛機、輪船、汽車等的最佳燃料,丹麥政府計劃讓人們在街邊就能對這些環保汽車免費充電、充氫;推廣風力渦輪機項目,使風力發電成為主要能源;鼓勵市民對綠色能源開發投資;發電廠使用生物質能源等。

2007年,阿拉伯的阿布扎比也計劃在郊區建立造一座零碳城市,還為其起了名稱“瑪斯達爾”(Masdar)。由于采用了建行新城的方式,所以瑪斯達爾能夠進行大膽的設計,他們計劃建設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社區的典范。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最生態的零碳城市

圖文簡介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生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