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的暴雨天氣過程接連不斷,全國有百余條河流超過警戒水位,福建泰寧出現“5·8”特大泥石流災害,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內澇災害。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1998長江大洪水,因為今年和1998年同為超強厄爾尼諾的次年,我國南方易出現暴雨洪澇災害。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國家防總兩度召開會商,部署防洪工程科學調度、險工險段巡查防護、水庫安全以及山洪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內澇等防御工作。那么,今年的情況到底如何?是否會出現1998年的情況?18年來到底改變了什么?
今年和1998年到底有何異同?
從前期氣候背景來看,今年與1998年確實存在很高的重合率:冬季氣溫都比常年偏高0.3℃ ;寒潮活動頻繁,3月出現了兩次寒潮天氣過程;都是超強厄爾尼諾次年,副熱帶高壓偏強。
但今年與1998年相比,也有很多不同的方面:
今年入汛時間為3月21日,較常年平均偏早16天,而1998年是4月12日入汛,比常年平均偏晚6天。
入汛以來(3月21日-5月18日),長江中下游、華南平均降水量分別較常年同期偏多30.6%和19.5%,超過1998年同期。
2016年與1998年同為超強厄爾尼諾次年,但反映熱帶大氣對超強厄爾尼諾響應的“南方濤動指數”并沒有1998年那么顯著。同時,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1880年以來全球最熱的年份,全球持續增暖的背景使得我國主汛期出現暴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