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英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和昆蟲學家29日宣布,他們首次發現了琥珀中的古鳥類標本,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一睹恐龍時代古鳥類的真實面目。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教授瑞安·麥凱勒領銜的研究論文發表于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雜志子刊《自然通訊》上。

“當我們在琥珀里發現白堊紀的鳥類——獸腳類恐龍的后裔時,真是太激動了?!毙狭⑦_說,此前人們對白堊紀鳥類的了解僅限于化石,而琥珀中保存的標本提供了一個絕無僅有的機會,讓我們看到這種已滅絕的有齒鳥類最鮮活的樣本。

研究團隊獲取標本之后用多種手段檢驗其真偽,包括最基本的熒光反應以及同步輻射、微CT等?!敖Y果證實標本為原始材料,未經切割和改造。另外,我們從其中觀察到了如今已經滅絕的昆蟲,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證據。”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說。

據介紹,此次的標本發現于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來自白堊紀中期諾曼森階,距今約9900萬年,包括了兩個鳥類的翅膀和部分軟組織??茖W家將其分別稱之為“天使之翼”與“羅斯”標本。

瑞安·麥凱勒介紹說,兩件標本非常小,“天使”之翼展開后為18毫米,而“羅斯”只有12毫米,這極小的尺寸、骨骼的發育情況、各指的比例,都表明標本為早熟性的幼鳥。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鄒晶梅和副研究員王敏認為,基于重建的3D數據,可以觀察到兩件標本的骨骼形態學、比例和羽毛特征大致相似,都屬于典型的反鳥類。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反鳥類和今鳥類是鳥類演化的兩個主要的譜系。

“標本雖小,但極為難得,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其體長只有3.5厘米。”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評價說,“標本表明反鳥類似乎已具有現生鳥類的大部分羽毛類型,在羽毛的排列方式、顏色和微結構上都非常相似。”

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曾從一只吸了恐龍血又被困在樹脂化石中的蚊子身上提取出恐龍的DNA,復制出了真正的恐龍。那么科學家能否復活琥珀中的古鳥類?邢立達解釋說,這次琥珀標本的年齡近1億年,即便使用超高靈敏新一代DNA測序技術也幾無可能獲得有價值的DNA片段,因此,復活古鳥類目前依舊只能出現在科幻電影里。

他同時透露,研究團隊還獲取了一批琥珀中脊椎動物的標本,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研究。“也許很快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多樣化的東南亞白堊紀中期脊椎動物群?!?/p>

 

 

科學家首次發現琥珀中的古鳥類

圖文簡介

中加英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和昆蟲學家29日宣布,他們首次發現了琥珀中的古鳥類標本,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一睹恐龍時代古鳥類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