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以珊瑚礁蜚聲中外,每個去過的游客都對這里的美景贊口不絕。不過大家知道珊瑚礁到底有多少種類嗎?它們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海南島岸礁

珊瑚礁大致劃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三種,我國海南島東部海岸即有上千米寬的岸礁。

珊瑚是珊瑚蟲的家。這種構造簡單的多細胞動物,能吸收海水里面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后合成碳酸鈣分泌出來,給自己打造一個溫暖的小家。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珊瑚的話,就會發現密密麻麻的很多小孔,這就是珊瑚蟲的家。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珊瑚都能形成珊瑚礁,能夠形成礁石的只是一小部分,我們稱之為造礁珊瑚。它們一般生活在水溫較高、鹽度適中、光線充足、水質清潔、餌料和氧氣充足的淺水水域。所以,我們一般只能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濱見到珊瑚礁。而紅海沿海的環境就是適合造礁珊瑚生活的水域。經過幾千年的積累,這些珊瑚不斷地壓實、石化,形成了今天的珊瑚礁。

澳大利亞大堡礁

大堡礁,不僅是澳大利亞的驕傲,現在也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在澳大利亞東北的昆士蘭州海域里,大堡礁與海岸線平行,東西蔓延了2000多公里,就像一串絢麗奪目的珍珠散落在澳洲大海中。

堡礁是一種離開大陸或島嶼沿岸、但又和海岸保持一段距離的珊瑚礁,就像一條不規則的長堤一樣圍繞在海岸外圍,隔著一道較寬闊的淺海水道,與海岸線相望,這個水道就稱之為瀉湖。而堡礁的整個外形輪廓就像古代的城堡,抵抗著外海波浪的沖擊,在它的保護下,許多海洋生物,快樂地生活在瀉湖之中。在大堡礁的瀉湖中,生活著400多種活珊瑚,1500多種魚類、數萬種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其他生物。

 

 

馬爾代夫環礁

印度洋上的馬爾代夫,雖然陸地面積僅300平方公里,卻有著成百上千個珊瑚島,就像花環一樣圍繞在印度洋中。

環礁是海洋中呈環狀分布的珊瑚礁。中間有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或礁湖,但無非珊瑚礁成因的中央島嶼,此即與堡礁的不同之點。露出海面的高度達幾米,呈圓形、橢圓形及馬蹄形。直徑為1~130千米,深度數米至百余米。簡單來說,環礁就是在小島的海岸線周圍長出來的一圈珊瑚礁,在潮落的時候可以完全凸現出來。環礁大多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塞舌爾、斐濟、菲律賓、馬紹爾群島都同樣以環礁而出名。

雖然珊瑚和珊瑚礁極其美麗,但是它們成長可不容易,就算在最適宜條件下,珊瑚礁每年也只能生長1~3毫米。所以,每座珊瑚礁都記錄了成千上萬年的歲月,更值得我們人類珍惜!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魅力十足的珊瑚礁

圖文簡介

珊瑚礁到底有多少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