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物理學家在2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利用4個“量子比特”組成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第一個高能物理實驗的完整模擬。他們表示,進一步擴大設備規模有望執行更復雜的計算。

在最新研究中,位于真空中的電磁場讓4個離子排成一行,每個離子編碼為1個量子比特,組成了一臺“菜鳥”量子計算機。研究人員用激光束操控離子的自旋,誘導離子執行邏輯運算。100多步計算后,科學家們成功對量子電動力學的一個簡化版預測進行了證實:能量轉化成物質,制造出一個電子和其反粒子(一個正電子)。

最新研究中的量子計算機僅有4個量子比特,但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可能需要數百個量子比特以及復雜的糾錯代碼。不過,實驗物理學家埃斯特班·馬丁內茲解釋稱,物理學模擬能容忍少量錯誤,30到40個量子比特或許就行。

他們希望未來能升級計算規模,以便能模擬強核力(讓夸克依附在一起形成質子和中子并最終形成原子核)。因斯布魯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克里斯汀·穆斯克稱,這可能要數年時間來突破硬件和研發新的量子算法。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量子計算專家約翰·基亞韋里尼則稱,如果不對實驗進行顯著修改,或很難擴大規模。

穆斯克已打算摒棄現有線性排列,使用離子的二維排列。擴大版的量子計算機有望解決多個問題,比如,幫助科學家理解兩個原子核的高速碰撞以及中子星甚至中微子等。

為了準確理解理論預測,物理學家們一般會進行計算模擬,再將模擬結果同實驗數據進行比較,以驗證理論是否正確。但穆斯克表示,大多數這類計算很難用傳統計算機模擬,在涉及強核力時尤其明顯。

很多科學家認為,目前仍處于研發初級階段的量子計算機未來能解決這一問題。與傳統計算機只用0和1儲存與處理數據不同,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既可以是0和1,也可以是這兩者的疊加狀態。因此,理論上量子計算機的處理速度要遠遠大于傳統計算機。(記者劉霞)

總編輯圈點

我們對量子計算機所抱有的期望,包括強大、高速、節能,目前在這臺只有4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中還不可見。甚至在與傳統計算機的較量中贏了對手的量子計算機D-wave,造價也要達到對手的6000多倍,幾乎不具有實際應用的能力。但無論是在計算能力上超越傳統型,還是完整地模擬出一個物理實驗,量子計算機都在證明它們的算法是通用的,也是可行的——這就是有一天可能會改造成為實用型量子計算機的基礎。

 

 

量子計算機首次成功模擬高能物理實驗

圖文簡介

奧地利物理學家在2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利用4個“量子比特”組成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第一個高能物理實驗的完整模擬。他們表示,進一步擴大設備規模有望執行更復雜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