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變色龍唾液具有極高的黏度,據稱其黏性比人類唾液高400倍,這一特性或許在其捕獵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變色龍是自然界中當之無愧的“偽裝高手”,它們的膚色會隨著背景、溫度和心情的變化而改變。在躲避天敵和接近獵物時,這種爬行動物能不動聲色地將自己融入周圍的環境之中。而在捕食的時候,又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舌頭彈出黏住獵物,最遠可到達距離身體長度兩倍的地方。變色龍的這些習性此前已得到過充分的研究,但人們對其舌頭通過怎樣的方式附著在獵物上一直不得而知。學界相繼提出了真空吸附說、粗糙表面說等理論。
在新研究中,比利時蒙斯大學的帕斯卡·達曼和他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多項實驗數據與力學模型的分析發現,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或許是變色龍高黏性唾液。
此外,達曼的研究小組還確定了變色龍舌墊處黏液的黏性。根據黏性的測量數據,他們建立了一個模型來描述變色龍的舌頭利用這種高黏性捕獲獵物的機制。研究人員稱,變色龍舌頭上所分泌唾液的黏性,比人類的要高400倍左右,能幫助變色龍黏住很重的獵物,最高可達到其體重的三分之一。這一特性足以在沒有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稱,由于變色龍唾液超高的黏性,以及獵物和舌頭之間較大的接觸面積,黏性附著力并不是捕捉獵物大小的限制因素。
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雜志上。(記者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