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含羞草嗎?人們說,它會害羞。這是真的嗎?
圖一含羞草的形態
含羞草是豆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長得不高,也就30-50cm,一眼看去毫不起眼,但是它卻受到人們的青睞。一是因為它的形態秀美,片片小葉像羽毛那樣著生在葉柄的兩側,屬于羽狀復葉,每個復葉在總葉柄上呈掌狀排列。大約在盛夏以后會開花,它的花也頗具特色,許多頂生絨毛的小花組成白色的、粉紅色的頭狀花序,就像一個個可愛的絨球。花謝以后結出莢果,果實呈扁圓形,有些像豆莢,也很適于觀賞。
二是因為含羞草的莖葉受到觸摸或碰撞時,小葉會立即合攏,緊靠在一起,復葉的葉柄還會下垂,好像害羞一樣。這種神奇的反應可是一般植物所不具備的,它們也因此格外惹人喜愛。
那么,為什么觸碰含羞草的葉片后小葉會立即閉合且復葉葉柄會立即下垂呢?原來在含羞草復葉葉柄和小葉柄基部都有一個膨大的部分——葉褥,在復葉葉柄基部的葉褥中,上半部與下半部的細胞構造不同,下半部的細胞壁比較薄,細胞間隙比較大。當你用手觸及含羞草時,葉子受到振動,葉褥下部薄壁細胞的液泡里原來蓄存了很多水分,在此刻瞬間向細胞間隙排出,下部組織細胞的緊漲度下降,組織疲軟,這樣,葉褥下部便癟了下去,而上部組織仍保持緊漲狀態,復葉葉柄便由葉褥處向下彎曲,因此產生下垂的運動。而在小葉的葉褥中,上下部分的細胞構造與復葉葉柄基部的葉褥相反,所以,當受到觸碰,細胞緊漲度改變,上部組織疲軟,小葉即成對閉合。經過1-2分鐘細胞液又逐漸流回,于是葉片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種生理現象屬于植物的運動,植物學家將其稱為“感震運動”。
含羞草為什么會具有這種與眾不同的特性呢?原來含羞草的“祖先”生長在熱帶南美洲,那里經常有大風大雨。由于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形成了適應性的特點——每當狂風吹打、雨水滴落在含羞草的葉子時,它立即閉合,葉柄下垂,這樣可以減少傷害,得以生存繁衍。另外,含羞草的這種“行為”也相當于一種自衛方式,當動物稍一碰觸,它就合攏葉子,動物也就不敢再“冒犯”它了。可見,這是含羞草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一種適應。
其實,生物對于外界的刺激都能作出反應,這屬于生物的一個重要特性——應激性。像含羞草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以及動物對外界刺激的反射活動都是生物具有應激性的表現。但是,反射是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大部分動物都具有反射,而植物沒有神經系統,因此沒有反射活動,它們的應激性是通過其它的機制完成的。
圖二 未觸碰
圖三 觸碰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