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會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為了保證糧食、蔬菜的正常產量,在栽種過程中使用農藥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還有的種植者為了增加產量或者加快作物生長,違規使用違禁農藥也是屢見不鮮。這也導致農藥污染成為我國環境中分布很廣的一種污染物。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也時刻關注農產品農藥超標的新聞,媒體上對某些地方某種作物農藥超標的報道一旦播出,就會對這個地方的農業生產銷售帶來致命的影響。所以違規使用農藥,雖然能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但也并非長遠之計。那么這些農藥是怎么進入人體的呢?
目前全世界使用較多的農藥有420多種,其中主要含有有機氯、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由于常年使用這些農藥,加上這些農藥化學性質穩定,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先看看這些農藥在生物圈的去向。
一般來說,使用化學農藥時,能夠粘附在作物表面的只占了10%左右,這就意味著其他90%的農藥通過各種方式擴散出去,有的農藥落入土壤,有的農藥飛散在大氣之中,有的則會溶解在水體中,最終流向江河湖海,然后隨水蒸發到大氣中去,再溶解在雨滴中,最終又落向大地。這還只是說了農藥在非生物自然環境中的循環,在生物體食物鏈中的農藥循環才最為可怕。
就拿國際上已經禁用的著名的農藥DDT來說,由于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動物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動物或者植物為食,DDT便在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通過這種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形式被生物富集、放大。另外DDT的化學性質和脂肪類似,又不易分解,因此很容易積累在食物鏈高層的生物體內。據資料顯示,我國很多大城市人體脂肪中也含有不同濃度的DDT,可想而知農藥在生物體中的富集有多么可怕。
農藥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最終以富集的形式危害我們人類本身,因此合理使用農藥,有效治理農藥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慶峰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