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一種特殊的嗅覺受體在魚類求偶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動物嗅覺神經進化機制以及開發更加高效的水產養殖技術。
辨別食物、躲避危險、求偶行為,是從無脊椎動物到哺乳類動物等多種動物共有的3種基本嗅覺行為。雌性釋放在水中的信息素能夠誘發雄性的求偶行為,水生動物的嗅覺系統能夠捕捉到溶解在水中的信息素,但研究人員此前一直沒有弄清其中的神經機制。
日本理化研究所腦科學研究中心介紹說,小型熱帶魚斑馬魚是一種典型的魚類研究樣本。研究人員在研究斑馬魚調節求偶行為的神經系統機制時發現,斑馬魚鼻腔內一種特殊嗅覺受體“OR114-1”負責識別雌魚釋放的信息素“PGF2α”。雄魚的這個嗅覺受體在被人為破壞后,雄魚對雌魚的求偶行為明顯減弱。此外,研究人員還弄清了信息素“PGF2α”引發斑馬魚求偶行為的嗅覺神經回路。
理化研究所研究小組認為,借助于信息素的求偶行為在動物界中比較普遍,這可能是動物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共同神經機制。這項研究也有望幫助開發更高效的水產養殖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