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天行者盧克在“塔圖因”星上凝望雙星日落,這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里的經典場景。最新研究表明,現實宇宙中同樣可能存在這樣一顆可欣賞雙日奇觀的宜居星球。

天文學家此前已發現數顆環雙星行星,但它們都是氣態行星,體積巨大,不適合生命生存。雙星系統“開普勒-35”中就有這樣一顆氣態行星,它的大小相當于8個地球。

最新研究中,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西格弗里德·埃格等人以雙星系統“開普勒-35”創建模型,假設其中存在一顆大小與地球相當且表面有水的行星。結果顯示,這顆假設行星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保存有水,成為宜居星球。

“搜尋潛在宜居行星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所以事先知道去哪里找很有用,”埃格在美國航天局12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發現雙星系統值得探索。”

天文學家常在宜居帶里尋找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因為這里與恒星距離適中,液態水可以存在。如果與恒星距離太近,液態水會被蒸發;而距離太遠,液態水會被永久冰凍。不過,雙星系統的宜居帶相對復雜,其行星也不是按橢圓形軌道運轉,而是受雙星引力共同影響而“晃動”。

最新模型研究發現,當上述假設行星處于宜居帶外邊緣時,它的大氣層中僅有少量水蒸氣,因此其年均表面溫度變化較大,可達2攝氏度。

相比之下,當這顆行星接近宜居帶內邊緣時,其大氣層中的大量水蒸氣可起到“緩沖”作用,使星球表面溫度保持穩定。

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的研究還發現,與地球相比,雙星系統中的宜居行星云層較少,這意味著在這些具有異星風情的世界上會有更清晰的天空觀賞雙星日落。

天行者故鄉行星“塔圖因”可能有現實版

圖文簡介

黃昏時分,天行者盧克在“塔圖因”星上凝望雙星日落,這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里的經典場景。相比之下,當這顆行星接近宜居帶內邊緣時,其大氣層中的大量水蒸氣可起到“緩沖”作用,使星球表面溫度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