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9日,日本學者首次確定致癌的遺傳基因結構。這證實了人們長久以來的猜測:癌癥是可能會遺傳的。
那么,什么樣的基因和癌癥相關呢?在遺傳的力量面前,我們又有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呢?來聽聽醫生怎么解答。
“腫瘤會遺傳嗎?”這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之一。
醫學研究已經確認,腫瘤的形成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涉及某一特定基因的突變。這些基因主要歸屬于兩大類:一類叫“癌基因”,它們的突變會導致細胞分裂因失去控制而致癌;一類叫“抑癌基因”,它們的突變會導致細胞失去抑制腫瘤發生的功能而致癌。沒有這些遺傳物質的變化,腫瘤是不會形成的。然而,這些基因的突變不是發生在生殖細胞內,而是發生在體細胞內,所以,腫瘤屬于體細胞遺傳病,與生殖細胞基因變化引起的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線粒體遺傳病等不同,是不會在親代和子代之間傳遞的。
不過,腫瘤的易感性是由易感基因決定的,易感基因的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內。所以,腫瘤的易感性會在親代和子代之間傳遞,表現為腫瘤的家族聚集性,也就是我們常常會發現的,一個家族內有許多人先后患上同一種腫瘤。
基因突變導致腫瘤形成
許多人不能接受腫瘤是由基因決定的說法,因為通常都說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比如,中國江蘇省啟東市是全世界肝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有許多關于啟東市環境中致癌因素的調查報告。這些報告給出了三個主要結論:一是當地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嚴重;二是當地家庭糧食貯存習慣不科學,導致黃曲霉素污染;三是當地飲用水中微量元素硒缺乏。但是,啟東市100多萬人口都生活在這三種環境條件之下,得肝癌的大約有幾百人,大多數人不得肝癌??梢姡[瘤是環境條件和基因突變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條件是外因,是癌變的條件;基因突變是內因,是癌變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必須要有與癌癥有關的基因突變,環境條件才能起作用而導致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