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人的眼光看來,太陽實在是個大得不得了的天體,它的體積足足有130萬個地球那么大。可是,在太陽系全部天體中,即使完全依照體積大小來定名次的話,太陽也只能落得個“亞軍”,“冠軍”寶座無可爭辯地屬于彗星。

彗星的主體是彗核,它很難從彗頭中明確地區分出來,直徑也不大,小的才幾百米,或者幾公里,大的也不過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絕大部分時間里,它就是這么一個“其貌不揚”的普普通通的天體。

 

 

當彗星越來越靠近太陽的時候,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彗星運行到離太陽約2個左右天文單位的距離時,從彗核蒸發出來的氣體和被拋射出來的塵埃,形成彗發和彗尾。彗星離太陽越近,朦朧的彗發就越亮,包括彗發在內的彗頭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彗尾,更是異乎尋常地一股勁地擴展再擴展、延伸再延伸,使充分“發育”了的彗星成為一個誘人、漂亮和形狀奇特的龐然大物,贏得了太陽系最大天體的“絕對冠軍”稱號。

彗頭的直徑一般在5萬~25萬公里間,保持最大彗頭紀錄的1811年大彗星,其彗頭直徑超過180萬公里,比太陽直徑近140萬公里要大得多。地球大氣外的觀測發現,某些彗星的彗發外面,還有更大的包層——氫云,有的直徑達1000萬公里。如此巨大彗頭的彗星,更是太陽望塵莫及的。

 

 

就是剛才提到的那顆1811年出現的大彗星,它的彗尾長1.6億公里以上,雖非彗尾冠軍,也是夠出類拔萃的了,尤其是彗尾的寬度竟達2300萬公里。如果我們把這樣一條彗尾看做是個正圓錐形,它的體積就在太陽的2萬倍以上。

彗星體積雖大,但“肚”內空空,比太陽大上萬倍的彗星,其質量也許只有太陽的2000億到2億億分之一,它的密度自然是十分小的。有的彗星,其彗核組成物質的密度只是與水差不多,即每立方厘米1克上下,而有的則是水密度的百分之一。

為什么彗星看起來都是龐然大物?

圖文簡介

當彗星越來越靠近太陽的時候,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彗星運行到離太陽約2個左右天文單位的距離時,從彗核蒸發出來的氣體和被拋射出來的塵埃,形成彗發和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