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斯德哥爾摩9月22日電(記者 付一鳴)瑞典一項新研究發現,18歲以前患過炎癥性腸病的人在此后的生活中可能有更高的患癌風險。研究報告發表在新一期《英國醫學雜志》上。
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瑞典國家病人登記冊中的數據,對比了9405名18歲以前患炎癥性腸病的人與92870名正常人的癌癥發病率情況。
結果顯示,18歲以前患炎癥性腸病的人在此后的生活中會出現正常人兩倍以上的患癌風險,其中以腸癌風險為最高,也有血癌和皮膚癌等其他癌癥風險。
負責這次研究的卡羅琳醫學院研究人員奧拉·奧倫指出,慢性炎癥是許多不同癌癥類型的驅動因素。炎癥性腸病發病越早,對身體影響的時間越久。近年來,炎癥性腸病的治療有了很大改善,部分原因是引入了新的免疫調節藥物,但癌癥發病率并沒有同時下降。
奧倫表示,炎癥性腸病患者的患癌相對風險較高,絕對風險卻并不算高。尤其在18歲以前,絕對風險極低,大多數年輕人并不會患癌癥。因此對于18歲以前患炎癥性腸病的人來講,要確保定期參加相關檢查,特別是那些還有癌癥家族史等其他患癌風險因素的人。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