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7月31日電(記者張家偉)此前不少研究提出了宜居行星存在的可能性證據,但北京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發表新研究指出,一直以來被認為有潛在宜居屬性的冰行星或冰衛星很可能最終進入到一種非宜居的極端炎熱狀態,宜居行星數量可能比之前估計的要少。
生命存在的首要條件是液態水,一顆行星是否宜居取決于表面溫度能否維持液態水的存在。恒星在演化過程中,內部核聚變反應愈來愈強,向外的輻射能量也會不斷變強。冰行星或冰衛星地表原本被冰雪覆蓋,此前研究認為,隨著恒星輻射增強,冰行星或冰衛星的地表冰雪最終會融化形成液態水,從而適宜生命生存。
但這項7月31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的研究說,理論研究和大量數值模擬顯示,隨著恒星輻射增強,冰行星或冰衛星將直接進入極端炎熱的溫室逃逸狀態,表面溫度將升至100攝氏度以上,液態水無法存在,生命也無法存在。
報告通訊作者、北京大學教授胡永云告訴新華社記者,隨著恒星輻射增強,冰行星或冰衛星的氣候狀態之所以發生突變,而不是平緩過渡到溫和的宜居狀態,是因為其表面反射恒星輻射能力急劇降低和大氣溫室效應急劇增強造成的。
冰雪能夠把60%以上的恒星輻射反射回太空,而液態水僅能反射不足10%的恒星輻射。研究人員認為,一旦冰雪融化,行星地表反射能力的突然降低使其吸收恒星輻射的能力大大增強,從而導致地表溫度急劇升高。此外,冰雪融化后,大量水汽進入大氣,水汽的強溫室效應也將使地表溫度進一步升高。
另一位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研究員楊軍說,冰行星也會存在于宜居帶內,也就是說,處于宜居帶內的行星并不一定宜居,還受很多其他因素影響。
“宜居行星的數目可能比之前估計的值要小,有些過去被認為可能宜居的行星,可能正處于冰雪世界氣候狀態,或者已經從冰雪世界氣候狀態突變到極端炎熱的氣候狀態。”楊軍說。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