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的“保護老虎國際論壇”通過了“全球野生虎種群恢復計劃”,倡議世界共同努力促進野生虎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并將每年的7月29日確定為“全球老虎日”。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虎亞種,即東北虎、華南虎、印度支那虎和孟加拉虎四個亞種。
野生東北虎由于數量稀少被國際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一”。我國野生東北虎主要分布在吉林汪清、琿春、黃泥河等自然保護區內。汪清縣隸屬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吉林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的重要分布區和棲息地。
東北虎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部,2016年初,根據攝像機捕捉到的影像分析,最終確定常年在琿春保護區內活動的東北虎,至少有27只。
保護區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紅外攝像機
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北部。近年來,黃泥河保護區內馬鹿、野豬、狍子等獵物逐漸增多,為東北虎的生存提供了足夠的食物,使該保護區成為我國內陸東北虎的主要棲息地和東北虎從琿春、汪清向長白山擴散的重要廊道。
黃泥河保護區內拍到的老虎影像
國家級紅豆杉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俄邊境虎豹棲息地與黑龍江內陸保護區動物廊道必經之路的節點,同時也是吉林和黑龍江兩省交界地帶向長白山腹地擴散的關鍵生態廊道,在中國長白山地區東北虎棲息地整合與優化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紅豆杉自然保護區內的東北虎排泄物(糞便)
虎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貓科動物,然而目前卻臨滅絕的風險。虎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棲息地喪失、非法捕獵以及人獸沖突是導致野生虎數量驟減的主要原因。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目前大部分野獸藏在之前的棲息地邊緣,從而使其更容易遭到滅絕。我國東北虎豹種群幾乎全部擠壓在中國琿春自然保護區及與之接壤的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區域,而這里是一個被濕地、鐵路隔離的“孤島”,難以繼續繁衍下去。
非法捕獵一直是威脅野生老虎生存主要因素之一。2000年到2014年,全球范圍內僅被政府發現偷獵的老虎就有1590只,超過現存老虎的40%;印度作為野生老虎第一大國,20年來有842只被捕殺,占到境內現存老虎的四成。
在我國,存在著一種可以勒死野生東北虎的工具——套子。這是用一根小拇指粗的鐵條圍成的一個圓圈,偷獵者將其固定到樹干上,用來捕捉野豬、狍子等動物。不幸的是,野生東北虎行走中同樣會被套住脖子,最終釀成悲劇。
獵套及一副野豬下顎骨
為了挽救這一瀕臨滅絕的美麗物種,我國實施了建立保護區、建設野生動物通道、為雌雄老虎建立“交流”等一系列保護措施。1996年起,吉林實施全面禁獵,建立了44個自然保護區,原麝、梅花鹿、東北兔、雉雞等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明顯恢復和增長,虎豹生存所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我國東北虎豹分布區有大量的農田、村屯、城鎮,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存在,使虎豹棲息地處于相對分割的狀態,影響了東北虎豹種群的擴散。為此,吉林省將清除東北虎豹遷徙擴散障礙,為東北虎豹及有蹄類動物留出通道,解決其棲息地破碎化問題,保證其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和擴散廊道。
新加坡的一條六車道公路之上的野生動物通道
2016年,我國啟動部署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按照野生東北虎豹主要棲息地、擴散廊道和潛在分布區、生態系統完整性和自然性、盡量避開人口稠密區和經濟活動頻繁區、與東北虎豹種群發展需求相適應等原則劃定范圍。我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建立,為中俄老虎的交流繁衍提供了可能。
經各方不懈努力,我國東北虎數量逐漸“回歸”。從1998年和1999年聯合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境內僅存東北虎12只~16只,2017年,吉林境內野生東北虎已經恢復到27只。監測結果還顯示,這些野生東北虎超過半數為亞成體和幼體,并且已有5個虎家族在吉林省生存和繁衍。我們正在努力將東北虎從瀕危邊緣線上緩緩拉回。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