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7月22日電(記者 周潤健)繼6月24日迎來農歷六月之后,7月23日又將迎來農歷雞年的第二個農歷六月,即“閏六月”。那么,雞年為何是“閏六月”呢?天文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農歷六月沒有“中氣”所致。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現行農歷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每隔2年到3年,就必須增加1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叫閏月。因而,農歷的閏年就有13個月。

趙之珩指出,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中氣),每一個普通的農歷月必須有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凡是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就設為“閏月”,雞年的六月正是如此。當月只有“立秋”節氣,而中氣“處暑”落在了農歷七月初二。

據了解,由于地球位于近日點及其運動速度的不同,冬季設置閏月的可能性很小,農歷三、四、五、六、七月,閏月設置較多。

關于“閏月”,在民間流傳著一些說法,認為閏月不宜“嫁娶”,不宜“下葬”,不宜“動土”。對此,天文專家明確表示,“閏月”是農歷歷法上的巧妙安排,系正常歷法現象,不論“閏”哪個月,公眾要以平常心來坦然對待,不必將其與婚喪嫁娶、吉兇福禍相聯系。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今年為何“閏六月”?專家:系農歷六月沒有“中氣”所致

圖文簡介

7月23日又將迎來農歷雞年的第二個農歷六月,即“閏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