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圣迭戈6月14日電 綜述:治療糖尿病的那些新思路

新華社記者郭爽

2021年,到胰島素發現百年時,人類將怎樣治療困擾全球的慢性頑疾——糖尿病?沒人能準確預測明天。不過,聚集各國醫學大咖的第77屆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近日在圣迭戈舉辦,與會科學家提出了有別于此前的一些研究治療的新思路。

 

沉默細胞會蘇醒?

 

不少人誤以為,糖尿病是因為吃糖過多引起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糖尿病是當胰腺產生不了足夠的胰島素,或人體無法有效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出現的慢性疾病。

哥倫比亞大學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多梅尼科·阿奇利教授的最新發現讓人耳目一新。阿奇利指出,糖尿病患者、特別是那些新確診的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衰竭的機制并不一定是此前認為的胰島β細胞衰竭,而是去分化狀態。β細胞在去分化過程中喪失了產生胰島素的功能,恢復到原始細胞階段,或轉化為產生其他激素的細胞。

好消息是,高血糖并不會殺死β細胞,只是讓其“保持沉默”。阿奇利指出,這些“安靜”的β細胞很可能“蘇醒”和再分化,恢復其正常的生物活性。

阿奇利認為,未來也許會借助胰島素增敏劑,在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防止β細胞去分化,讓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自己產生胰島素,這或將迎來治療糖尿病的新突破。

為獎勵阿奇利博士在胰島β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新發現,美國糖尿病學會在年會上將2017年班廷獎頒發給阿奇利。班廷獎得名于發現胰島素的加拿大科學家班廷,是該學會每年頒給糖尿病研發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科學家的最高榮譽。

 

原因在大腦,治療靠基因?

 

“標新立異”的科學家,并不只有阿奇利。

美國華盛頓大學糖尿病研究院院長邁克爾·施瓦茨同樣認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并非糖尿病患病原因,而只是癥狀。

真正的原因,施瓦茨認為是腦部功能障礙。因此,大腦導向的治療策略,將可使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正常化,而不是簡單地降糖。

哈佛大學醫學院紐約溫思羅普大學醫院首席研究員艾倫·雅各布森博士指出,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引發認知衰退,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面臨思維過程減慢風險。因此,他認為糖尿病治療應就相關問題對大腦展開研究。

麻省綜合醫院的何塞·弗洛雷斯博士指出,糖尿病不是一種單一疾病,而更像一個綜合征。相關臨床試驗顯示,基因研究將為根治糖尿病提供新途徑,幫助人類找到更精準、有效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同時降低產生副作用的概率。

 

胰高血糖素將成治療關鍵?

 

自1921年發現胰島素以來,對糖尿病病因和治療的研究大多以胰島素為中心。而本屆年會上華裔研究人員嚴海的糖尿病治療理論和臨床試驗方案,與上述路徑并不相同。

在人體內,胰腺產生兩種調節血糖的激素,其中胰島素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則提升血糖。嚴海指出,此前治療糖尿病的研究,大多忽略了胰高血糖素過分分泌造成的陰陽失衡現象。

1型糖尿病病人體內不能產生胰島素,迄今臨床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注射胰島素,但胰島素單一療法有其局限性,還會造成低血糖和心血管并發癥。針對這種情況,嚴海研究團隊研發了治療1型糖尿病的G蛋白偶聯受體抗體REMD-477,旨在阻斷胰高血糖素通路,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胰島素劑量,并減少并發癥。目前,這一新型治療方案已完成一期臨床試驗,結果引發關注。

對于不斷涌現的糖尿病治療新探索,美國糖尿病學會醫學和科學前主席羅伯特·亨利告訴記者,上述成果可能為治療糖尿病帶來變革,但科學界和公眾需要保持謹慎,理性看待新科研成果以及可能面臨的風險。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綜述:治療糖尿病的那些新思路

圖文簡介

2021年,到胰島素發現百年時,人類將怎樣治療困擾全球的慢性頑疾——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