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近代橋梁工程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橋梁科學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設,他建造了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大橋,他就是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
1896年1月9日,茅以升誕生。他10歲那年,家鄉過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于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里。
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后,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中學畢業后,他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后,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1917年他獲得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
1919年,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
茅以升、茅玉麟父女
20世紀30年代,茅以升在錢塘江上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設的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結束了中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由外國人建造的歷史。
他長期致力于橋梁科學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橋梁工程技術人才。
1989年茅以升在北京逝世,但他的精神卻廣為流傳,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
為了弘揚科學大師的人文精神,由中國科協發起的“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將科學家的風采搬上舞臺。高校師生以舞臺劇的形式演繹了唐敖慶、錢學森、楊石先、茅以升、羅陽、李四光、鄧稼先、竺可楨、陳景潤這些科學家生命中的感人事跡,北京交通大學師生們自編自演的話劇《茅以升》就是這些精彩劇目之一。
北京交通大學原創話劇《茅以升》劇照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