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欲聯手發射納米飛船進行太空探索,這對人類尋找類地行星具有非凡意義。

作為“突破攝星”計劃的子項目,此星際飛船項目于4月首次公布。天文學家預測,在距地球最近的半人馬阿爾法星“宜居帶”應存在類地球星,該計劃的目標任務是在我們這一代人抵達阿爾法星,但即便是用如今最快的太空飛船,也需要3萬年,得益于光束助推技術,納米飛船將以五分之一的光速飛向阿爾法星,20年即可到達。

每架納米飛船都搭載相機和GPS導航儀,在完成給星球拍照片和采集科學數據后,通過激光光束接收器收集信息。

研究團隊曾致力于研究如何應對恒星輻射,現在有“自我治愈”功能硅芯片,能幫助飛船在飛向阿爾法星的20年時間里有效應對這一難題。但在飛船發射前,仍有諸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如撞上星塵后,飛行器就會大大減速、數據回傳等。(實習編譯:王翔宇 審稿:李宗澤)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NASA聯手霍金發射納米飛船探索太空

圖文簡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欲聯手發射納米飛船進行太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