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92.34分,創新驅動發展,深圳排名全省第一。這是深圳在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工作考核中獲得的佳績。
當前,深圳正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以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更高水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目標,積極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創新發展,經濟發展質量再攀升。
深圳科技創新為轉型發展增添新動能,眾多創新企業更是突出重圍,紛紛領跑“卡位”,令深圳創新經濟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一縷東方的亮色”。
科技創新向引領式邁進
深圳華傲數據成立僅6年,布局政府、金融、互聯網等領域,成為國內大數據行業的領跑者。華傲數據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引領中國大數據發展”的先鋒公司,是僅有的三家中國企業之一,也是數據清洗領域唯一的一家中國公司。
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正在成為行業的“小巨人”,在引領式創新上發揮重要作用。
深圳創新發展由“跟跑”向“領跑”的轉變,綜合創新生態日臻完善,離不開政府的頂層設計,離不開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戰略引領。
去年3月,深圳出臺《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直指創新驅動的核心、載體和根基,形成了“創新科技管理機制,打造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區;強化對外合作,打造開放創新引領區;優化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區”的政策框架。
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國內發明專利申請3.9336萬件,同比增長35.5%,總累計32.013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1.4584萬件,同比增長20.8%,總累計10.8379萬件。4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新能源汽車、3D顯示、無人機等領域創新能力躋身世界前沿。
創新型經濟成增長“主引擎”
目前,深圳經濟穩中有進,創新型經濟發展水平正逐步提高,且更具含金量。華為、大疆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增速更是領先全球同行。
市科技創新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取得了積極成效,成為典型的創新型經濟體,率先實現了新常態下動力轉換和新一輪轉型升級。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13%,2015年達709億元,占GDP比重4.05%;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56項,比“十一五”增加80%。累計建成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1487家,成為強化原始創新、實現重點跨越的重要支撐。
深圳大力實施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試點,加快建設產業基地和集聚區,2015年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總規模達到2.3萬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此外,深圳加快培育未來產業,落實生命健康、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五大未來產業規劃和政策,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阿波羅等未來產業園發展,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市,成立航空航天、無人機等創新聯盟。
去年前三季度,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415.94億元,同比增長11.39%,實現增加值4450.33億元,同比增長12.75%。PCT國際專利申請累計1.5386萬件,同比增長53.57%,占全國的50.97%。創新型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成為深圳實現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雙創”激發新動能
“雙創周”成果超出預期,活力令人難以想象。2016年全國“雙創周”深圳主會場活動和第二屆深圳國際創客周活動期間,67萬人參加創客工坊、創客馬拉松等169場活動,其中主展場參觀人數達40余萬人次。參與的創新企業超過200家,各類科技成果展品超過400項,涉及全國26個省市地區,意向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擁有創新基因的深圳,成為國際創客之都,深圳崇尚創新、包容失敗,為創新企業和創客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為激發全民雙創活力,深圳出臺促進創客發展政策,設立5億元創客專項資金和3億元創客基金,從創客空間、創客人才、創客服務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創客發展。
2016年,深圳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逾2500家,累計預計超過8000家。去年成功舉行的高交會、電子信息產業博覽會、國際人才交流大會、“BT+IT”領袖雙峰會等展會及會議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已成為深圳鏈接國外科技交流的關鍵平臺,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前來尋求商機,同時成為推進大眾創新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