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凱倫·魏因特勞德(Karen Weintraud)?

翻譯?賈明月

凱倫·魏因特勞德常為《紐約時報》、STAT(www.statnews.com)、《今日美國》等媒體撰稿,主要關注健康和科學。

 

基因缺陷使部分患者遭受鐮狀紅細胞貧血病折磨,另一種突變卻可以讓他們免遭這種疾病的困擾。科學家能否為普通患者引入相關突變并治愈疾病?

策尼婭·哈里斯(Ceniya Harris)今年9歲,她本該臥病在床,被疾病折磨。因為她從父母那里,分別遺傳了一個可導致鐮狀細胞貧血病的基因突變。這種疾病會使人身體虛弱,有時還會致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一種分子,負責從肺中獲取氧氣,并將氧氣攜帶到全身的組織中釋放。策尼婭遺傳的突變基因會產生一種有缺陷的血紅蛋白,讓正常情況下呈圓形的紅細胞變成新月狀或者鐮刀狀,于是紅細胞就會堆疊在一起,阻礙氧氣進入組織。這種現象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生理后果,醫生一般稱之為鐮狀細胞貧血病。它會給患者帶來難以想象的疼痛,甚至還會迫使患者頻繁前往搶救室,否則后續的卒中和器官衰竭會帶走患者的性命。

然而,眼前這位四年級的女孩卻充滿活力。策尼婭的幸運,是因為她通過遺傳獲得的另一種基因突變,可以減弱紅細胞異常彎曲帶來的健康問題。這種罕見的基因突變組合意味著,即使出現鐮狀紅細胞,她也不會受到貧血病的威脅。

過去幾十年中,醫生們了解到,還有很多孩子和策尼婭一樣,也會因為與眾不同的基因突變,使身體免遭鐮狀細胞缺陷的影響。

雖然傳統的醫療手段中有應對的辦法,但也只能緩解部分嚴重的癥狀。所以研究者們希望利用上述生理機制,幫助更多鐮狀細胞貧血病患者獲得健康。從技術上講,引入突變的方法算不上治療,但是這種補償性的方法會讓很多患者不用直面病痛的折磨,也會讓數十萬患者過得更好一些。

目前,研究者已經開始試驗引入突變基因的療法,他們希望能精確編輯相應的基因。在推進這項工作前,科學家已經認識到,與直接修復鐮狀細胞遺傳缺陷相比,啟動另一種突變,更容易在生物體中實現。

 

刺穿紅細胞

 

作為一種會在童年時期危及生命的疾病,鐮狀細胞貧血病患者的數量之多,的確非常讓人意外。如果一種突變能在童年時威脅生命,就意味著患病個體很少能跨過童年期活到生育期,把自己含有缺陷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但是這種基因卻有另一種作用,如果只從父母其中一方繼承了突變,可以保護患者免受另一種致命傳染病的威脅。20世紀40年代晚期,英國科學家J·B·S·霍爾丹注意到,在瘧疾肆虐的熱帶地區,血紅蛋白缺陷情況很常見,而且大多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他猜想,具有單條血紅蛋白突變(不會引起什么大問題)的孩子在對抗瘧疾時,比同齡人更占優勢,因此能活到成年期,再把基因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后續研究支持了霍爾丹的部分假說。盡管攜帶單條鐮狀細胞基因突變的個體有可能患上瘧疾,但是相比不攜帶突變的人,他們死于這種疾病的可能性更小。變異的血紅蛋白究竟如何通過生物學機制保護人體,我們仍然沒有完全弄清。

然而,攜帶雙份鐮狀細胞突變個體的情況卻不妙,他們更容易遭遇不測。研究者非常清晰地整理出了基因突變引發生理異常的整個過程。一個血紅蛋白分子由四個亞基構成,通常是一對完全一樣的α珠蛋白和一對一樣的β珠蛋白。每個亞基都含有一個含鐵結構,正常情況下,這個含鐵結構能夠抓住或釋放一個氧分子。因此,每個血紅蛋白分子最多能攜帶四個氧分子。遺傳了單個鐮狀細胞突變的個體會產生一個有缺陷的β珠蛋白和一個正常的β珠蛋白,而從雙親都遺傳了鐮狀細胞突變的個體,卻只能產生有缺陷的β珠蛋白。

當氧氣不足時,兩個缺陷的β珠蛋白會相互結合,在周圍環境中,所有血紅蛋白分子都會出現類似的現象。這種結合非常緊密,分子會逐漸結成長鏈,使紅細胞扭曲成鐮刀形,造成鐮狀細胞貧血病。最終,這些畸形的分子會刺穿它們所在的紅細胞,就像釘子刺穿塑料袋一樣。有缺陷的血紅蛋白刺穿紅細胞,會使紅細胞的壽命從正常的120天縮短到不足20天。人體自身會設法彌補丟失的紅細胞,但是,如果補充情況不理想,就會出現貧血,使身體組織缺氧。身體組織在缺氧的情況下無法正常工作,還會引發炎癥,損害血管和組織本身。

 

胎兒的血紅蛋白

 

要想治愈鐮狀細胞貧血病,目前有一種比較可行的方法:骨髓移植。實際上這是給身體提供一套全新的循環系統。這套療法費用高昂,醫生需要具備高級的專業醫學知識。就算預算和醫生都有了,也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得到移植的機會。他們需要找到沒有患病的、配型合適的同胞才行。接下來的移植過程也充滿了挑戰,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死亡幾率為5%?10%。

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存在:即使胎兒遺傳了鐮狀紅細胞突變,當他還在子宮中發育時,也不會被鐮狀紅細胞的問題威脅。胎兒的血紅蛋白和我們前面說的血紅蛋白有所不同,它們和氧氣的結合非常緊密。當母親和胎兒的血紅蛋白同時出現在胎盤中時,胎兒的血紅蛋白能夠在競爭氧氣的過程中勝出,把氧氣輸送給胎兒。而在胎兒誕生后不久,這種特有的血紅蛋白就會減少,紅細胞中的氧氣也會減少。

在雙親都把鐮狀細胞突變遺傳給子代的情況下,胎兒在出生后幾個月,就會受到影響,紅細胞開始變為鐮狀,一系列癥狀也開始出現。

每個人都會多少保留一些胎兒血紅蛋白,不管有無鐮狀細胞貧血,多數成年人能產生1%左右的胎兒血紅蛋白。策尼婭比較幸運,她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從未接收到自己不再被需要的信息,所以在她的血紅蛋白中,還有20%是胎兒血紅蛋白。這個比例已足夠繼續保護她。胎兒血紅蛋白為紅細胞提供的充足氧氣,保證她體內有缺陷的血紅蛋白無法發揮作用。

根據策尼婭的情況,醫學界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治療思路。他們希望胎兒血紅蛋白繼續工作,在出生后也不減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科學家需要抑制通知胎兒血紅蛋白不再工作的基因表達。

斯圖亞特·奧爾金已經花了幾十年時間研究鐮狀細胞遺傳基礎,最近,他在造血干細胞中找到了一個精確位點,剪掉這個位點就可以讓人無限期地制造胎兒血紅蛋白。

 

本文由《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供稿,編者有刪改。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引入突變,治愈鐮狀細胞貧血

圖文簡介

基因缺陷使部分患者遭受鐮狀紅細胞貧血病折磨,另一種突變卻可以讓他們免遭這種疾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