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鐘艷平 劉丫) “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很大進展,希望我國航天事業明確頂層規劃,設計好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方向,分步實施,按步實施。”全國政協委員葉培建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
2016年,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啟用,我國新一代大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完成首飛任務,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在太空成功完成對接,在這一年,一件又一件的航天大事令人驕傲。2017年,中國航天將有更多值得我們期待的進展。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取樣返回
“我認為2017年中國航天最大的看點當屬‘嫦娥五號’探測器。”葉培建表示,按計劃,“嫦娥五號”將于今年11月底前后,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由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這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將完成。
“能否成功采樣返回,將2公斤的月壤‘打包’帶回地球,是這次任務的最大亮點,也是最主要的挑戰。”葉培建透露,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目前已完成絕大部分大型試驗,并計劃于8月進入發射場,進行多項單器、兩器、四器聯合測試。
中國探月第四期工程將拉開帷幕
嫦娥五號奔月后,中國探月第四期工程也將拉開帷幕,“嫦娥四號”計劃于2018年發射。據了解,“嫦娥四號”將從月球背面開展射頻測量,由于避免了太陽及地球的干擾,該測量將獲得更多以前無法獲知的信息。葉培建表示, “因為地球、月球、太陽的運動關系,人類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所以降落到月球背面對月球進行觀測,是非常難得的探測方案”。
葉培建說,“全世界在月球背面還沒有一次軟著陸,此次我們決定把嫦娥四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某個地方,如果能夠成功實現,這將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人類探索太空永無止境
人類對于太空的探索遠不止于對月球的探測,葉培建介紹,我國火星探測工程已獲得國家批準,目前進展順利,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同時,下一步計劃將著眼于小行星探測、木星探測,乃至于更遠。
太空探索是人類共同的追求。葉培建表示,我們期待與其他國家共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國‘嫦娥四號’將搭載瑞典的科學儀器,共同工作。從‘嫦娥五號’探測器到現在,我們與歐空局始終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葉培建說,這些都是我國與其他國家合作的例子。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