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2月20日電(記者張家偉)約4000年前就滅絕的長毛猛犸象現在僅能在博物館模型和圖冊中看到,但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說,如果他們的研究進展順利,將來帶有這種古老動物特征的亞洲象“混種”或許就會活生生地出現在世人面前。
長毛猛犸象和如今仍存活的亞洲象都源自相同祖先。體型巨大的長毛猛犸象外表披著長毛,在遙遠的年代里多生活在寒帶冰原,它們滅絕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定論,其中一些說法認為可能與氣候變化和人類獵殺等因素有關。
據英國《衛報》報道,美國哈佛大學一個團隊正嘗試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將從長毛猛犸象殘骸上獲取的基因拼接到亞洲象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上,從而培育出雜交胚胎。由于原始長毛猛犸象基因包含了這種動物典型特征的遺傳信息,包括小耳朵、更厚的皮下脂肪、長且蓬松的體毛以及能夠適應低溫的血液,理論上新一代的“混種”也能獲得這些主要身體特征。
這個團隊由哈佛大學教授喬治·丘奇領導。《衛報》引述他的話說,團隊的目標是培育出這種特殊胚胎,這更像是一種帶有長毛猛犸象特征的大象,但目前還沒到那一步,未來幾年里或許會有進展。
“混種”大象并不會很快就出現在我們面前。據《衛報》介紹,目前團隊正從細胞階段逐步過渡到制造胚胎階段,他們表示可能還要等很多年后才會開始真正嘗試培育出一只活的“混種”大象。團隊已列出相關計劃,未來將在一個人造子宮內培育這種雜交動物,而不是讓一只雌性大象當“代孕母親”。但一些觀點認為這種做法未來10年內都很難實現。
團隊目前與非盈利組織“復蘇”合作推動這個復活長毛猛犸象的項目。據該組織官網介紹,讓這種遠古動物通過特殊形式復活將帶來多方面的正面影響。例如,猛犸象對凍原生態系統有重要促進作用,重新讓它們出現在這些地區有助應對氣候變化;古老的DNA中保存了許多重要“秘密”,破解它們或許有助如今的生物學和醫學發展;復活猛犸象所用到的基因技術和人工繁殖技術等有助多種動物的保育。
不過,嘗試以特殊形式復活古代動物的做法已在學界引起一定爭議。《衛報》引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動物學教授馬修·科布的話說,這種所謂讓猛犸象復活的提法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倫理問題——猛犸象并不是簡單的一組基因,它和如今的亞洲象一樣是一種群居動物。“如果這種大象和猛犸象的混種被生出來,其他大象會怎么對待它呢?”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