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3日電(劉丫)近日,由未來論壇主辦的未來健康產業論壇在京召開,論壇現場來自學術界、企業界、投資界的嘉賓,共同就如何“讓科技創新惠及每個人”展開討論。論壇嘉賓有人本健康集團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恂,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艾社康主席、董事長威廉?哈茲爾廷,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高級項目官桓世彤,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裁宇學峰,畢馬威中國醫療保健業主管合伙人姚鳳娥主持。

科技創新對于改善醫療健康資源分配不均及應對全球化對醫療衛生的影響發揮著重要作用,桓世彤表示,科技對于藥物研發和診斷都很重要,同時還需考慮如何提升這些科學技術的可及性和普惠性,即我們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把已有的好產品、好工具送達給真正需要者。桓世彤舉例說,“很多疫苗的保存和運輸都需要冷鏈系統,但全球很多貧窮地區如撒哈拉以南非洲沒有冷鏈,蓋茨基金會的合作伙伴Global Good和澳柯瑪就發明了Arktek冰桶,它無需外接電源、只是用冰塊就可以維持桶內一個月的低溫,從而幫助非洲地區保存和運輸疫苗,保證社區的人們能接種上有效的疫苗?!?/p>

宇學峰表示認同桓世彤的觀點并補充道,他在非洲做埃博拉疫苗研究時,其中有一版疫苗需在-80°的冰箱里保存,對于一個如此貧窮的地區,這很難實現。于是改進了一個可以在2-8°保存的埃博拉疫苗,這就是科學技術對整個衛生帶來的影響。

就科技創新和醫療服務的改進所需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喬友林以近期引發熱議的HPV疫苗為例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介紹道,針對引發宮頸癌的元兇,人乳頭瘤病毒,發達國家早就做出了相關疫苗,但費用昂貴。在世界衛生組織和蓋茨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的團隊花5年時間做出便宜的疫苗,之后還可大量地在發展中國家使用。

丁勝表示,科技創新雖是原動力,但政策和其他方面的創新可以輔助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更多人受惠。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科技創新促健康惠及全民

圖文簡介

科技創新對于改善醫療健康資源分配不均及應對全球化對醫療衛生的影響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