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洋六號”1月23日電(記者王攀)當地時間22日,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駛抵南極長城站附近海域,開啟第三階段任務中的野外登陸考察行動。這是“海洋六號”首次執行極地陸地考察任務,也是中國南極科考一次“由海向陸、海陸結合”的地質勘探考察活動。

參加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任務的“海洋六號”此前已經在南極半島附近海域執行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專項調查22天。“海洋六號”首席科學家何高文介紹說,科考隊在第三階段“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完成本航次剩余的多道地震調查任務,一路開展陸地地質考察,“確保按計劃完成科考任務安排”。

“由海向陸、海陸結合”是“海洋六號”此次任務的一大特點。“海洋六號”首席科學家助理付少英博士介紹說,基于海陸結合的研究思路,在本航次期間,科考隊計劃開展南極野外地質踏勘,為綜合調查研究南極的地質演化史尋找關鍵性直接證據。

陸地地質考察計劃以長城站為基地,選址喬治王島,設計兩條路線進行系統的地質取樣等工作。登陸考察隊將沿著設計路線了解地質概況,對沿途地質特征進行觀察和描述,同時進行少量取樣工作,完成測線地質剖面描述及重點系統采樣。

喬治王島大部分地區常年為冰雪覆蓋,廣泛分布玄武質火山巖,個別地區有少量沉積巖。中國長城站于1985年選址喬治王島建立。此外,喬治王島上還分布著韓國、智利、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科考站,是南極科學考察的重要地點。

付少英介紹說,登陸考察隊按照南極有關條約,制定了安全、環保等規范,明確了科考人員出隊踏勘時攜帶垃圾袋、把所產生的垃圾帶回長城站基地封存處理等多項要求,以充分保持南極“荒野美”的原始地貌狀態。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海洋六號”科考船開啟第三階段登陸考察任務

圖文簡介

當地時間22日,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駛抵南極長城站附近海域,開啟第三階段任務中的野外登陸考察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