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后,于18日正式交付給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家團隊使用。

“墨子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于去年8月16日發射升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王建宇在交付儀式上說,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軌測試階段全面完成了衛星平臺測試、有效載荷自測試和天地一體化鏈路測試,衛星平臺和有效載荷工作一切正常,成功構建了星地單向、星地雙向、地星單向量子信道,系統信道效率、時間同步精度、跟蹤瞄準精度均超過系統指標要求,可以滿足空間量子科學實驗的要求。

“墨子號”的主要應用目標是通過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實現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可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墨子號”可以在千公里外的外太空以10kbps的速率給地面站分發量子密鑰,比地面同距離光纖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15個數量級以上。這不僅使我國具備了對光纖無法覆蓋的地區——如我國南海諸島、駐外使領館、遠洋艦艇等直接提供高安全等級量子通信保障的能力,也為我國未來構建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墨子號”還實現了另一前沿研究目標:通過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分發,首次在空間尺度檢驗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并利用量子糾纏在地面和衛星之間實現量子隱形傳態,使得人類首次具有在空間尺度開展量子科學實驗的能力。

“墨子號”發射成功并交付使用,使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進一步擴大了在世界的領先優勢,它是我國基礎物理研究和航天工程的完美結合,凸顯了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

從研制到成功發射,“墨子號”均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2016年底,“墨子號”和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等重大成果共同入選英國《自然》雜志點評的年度國際重大科學事件。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針對中國科技的高速發展給出了標題為“沉寂了一千年,中國誓回發明創新之巔”的專題文章,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作為中國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墨子號”在軌交付使用

圖文簡介

“墨子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于去年8月16日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