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16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志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2016年較受矚目的科學事件當屬引力波。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研究人員2月宣布,他們利用LIGO探測器在2015年9月14日探測到來自于兩個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號,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中的引力波。《自然》雜志指出,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幾乎100年后,科學家終于以讓人驚嘆的方式證實了它。這也給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而黑洞也曾被愛因斯坦的理論預言過。
2016年的航天領域里,中國收獲了豐碩成果。
處于轉場過程中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攝)。新華社發(孫浩攝)
8月,中國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發射升空。11月,中國成功發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10月與11月間,中國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新紀錄。此外,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于9月在貴州正式落成啟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這是群山之中的FAST工程(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在基因技術領域,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逐步成熟。《自然》雜志預計未來在美國和中國會有更多基于這一技術的臨床治療應用。在氣候變化方面,由近200個國家努力達成的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11月4日正式生效。《自然》雜志評論說,中國和美國在這一過程中起了積極作用。疫情方面,寨卡病毒是2016年的一大焦點。
這是2月18日在巴西大坎皮納一家醫院拍攝的母親們懷抱她們患有小頭癥孩子的拼版照片。 新華社/路透
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與寨卡病毒相關的新生兒小頭癥病例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升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直到11月,世衛組織才宣布這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球多個團隊正加緊開展針對寨卡病毒的研究,來解開有關寨卡病毒的不少謎題。2016年的一個大熱概念無疑是人工智能。
圍棋——“人機大戰”落幕:李世石1比4落敗。3月15日拍攝的對弈現場。(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谷歌下屬的“深度思維”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圍棋”(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中擊敗了韓國九段棋手、世界冠軍李世石。《自然》指出,除了圍棋,人工智能還可以讓機器語言翻譯的錯誤率降低60%左右,并幫助物理學家探尋新的超級材料。一直備受爭議的細胞核移植“三父母”技術在2016年也取得突破。
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張進領銜的團隊19日在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會議上正式宣布,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于今年4月在紐約誕生。這張是由張進本人提供他在辦公室的圖片。
這張由張進提供的圖片顯示的是在紡錘體核移植過程中,只有人頭發絲十分之一粗細的玻璃針從病人的卵子中取出了細胞核。美國一個團隊宣布,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已在4月誕生,手術是在未限制“三父母”技術的墨西哥展開。12月,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也發布聲明說,經過審慎評估,該局已正式認可了這項技術。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