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超過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擊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將極大推動兼顧安全和實用的遠距離光纖量子通信的發展。

該成果由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陳騰云,與清華大學王向斌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審稿人給予高度評價:“這是一個杰出的成就”,“打破了BB84協議下單光子源的傳輸終極極限”。

量子密鑰分發可以為分隔兩地的用戶提供無條件安全的共享密鑰。從1984年第一個量子密鑰分發協議(BB84協議)提出以來,增加安全通信距離、提高安全成碼率和提高現實系統的安全性,成為開發實用性量子密鑰分發最重要的三個目標。

業內專家指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同現實條件下,即使利用完美單光子源,BB84協議也不能在這么長的傳輸距離上實現。而該實驗在207公里處的安全成碼率比2014年的200公里實驗提高了500多倍;在102公里的安全成碼率已經足以保證安全的語音通話,從而充分驗證了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的實用性。趙永新、孫振、楊保國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密鑰分發距離超400公里

圖文簡介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超過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擊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