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閻冬)為期三天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昨日在京開幕,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世界糧食獎和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等來自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界產業界代表參加會議,圍繞“健康、農業、環境”主題相關學術前沿問題展開深入探討交流。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大衛·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作為本次大會主席出席開幕式并接受新華網采訪,他表示,基于基因的治療手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有望為人類對抗疾病作出更加顯著的貢獻。
巴爾的摩表示,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舉辦讓各國相關領域科學家、學者齊聚于此,這體現了生命科學正為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皩谷祟惣膊∈侨澜缟茖W及其他領域科學家的共同責任,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近年來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所取得的長足進步。”他說,科學的魅力在于其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無論是有經驗的老科學家或青年學者都應共同致力于培養創新精神推動科研進步。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基因療法首次用于治療“重度聯合免疫缺陷癥”(SCID)基因至今,各國科學家積極投身于干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相關課題進行試驗研究,并試圖突破常規尋求新的診斷方法。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基因療法承載著人類對抗頑疾把握命運的希望,其安全性、有效性也備受關注。巴爾的摩表示,基因療法是一種強大的醫療手段,可以用于治療因基因變異或遺傳缺陷所導致的疾病,但考慮到人類身體機能的個體化復雜性差異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這一療法還需要在長期的試驗研究中不斷調整以規避可能的風險。
在巴爾的摩看來,隨著基因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生命科學與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學科和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將有助于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環境面貌,催生一場新的科學革命到來?!拔蚁嘈?,基于基因的一系列治療方法將推動醫學、農業、能源等相關產業共同發展,我也愿繼續致力于此,為改善人類健康不懈努力?!?/p>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