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10月19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張進團隊19日在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會議上宣布,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于今年4月誕生。那么,什么是細胞核移植“三父母”技術?張進對新華社記者解釋道,簡單而言,就相當于給雞蛋換蛋白。
每個人都從父母那里繼承三份遺傳物質,分別是來自父親精子的細胞核DNA(脫氧核糖核酸)、母親卵子的細胞核DNA以及母親卵子中獨立于細胞核的線粒體DNA。線粒體DNA只能通過母系遺傳。
張進說,女性的卵子就好像雞蛋,其中蛋黃是細胞核,而蛋白是線粒體所在的細胞質。線粒體疾病就是雞蛋蛋黃還是好的,但蛋白中的線粒體出了問題。而細胞核移植目的是把有缺陷的蛋白給換掉。
具體而言,首先把有問題卵子中的細胞核取出,放到來自捐贈者的健康卵子里,后者的細胞核事先已被拿掉但作為“蛋白”的細胞質被保留,相當于“蛋黃搬了一個家”,然后再受精,這樣生出的小孩將同時擁有一個父親與兩個母親的遺傳物質。
張進說,英國批準的原核移植“三父母”技術,是先讓“雞蛋”受精再進行細胞核移植,很多國家認為“雞蛋”受精后就是有生命的,所以倫理道德上不太行得通。而他們“攻克了這個問題”,在“雞蛋”還沒有受精前進行細胞核移植,所以從技術上看是領先的,從倫理道德上也相對容易被接受。
此外,對于“蛋黃”與“蛋白”重新拼裝,他們開發出了電融合技術,而以前都使用病毒融合技術,使用病毒不僅安全性上可能存在風險,而且病人心理上可能很難接受。張進稱,他們的技術優于任何其他機構用的技術。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線粒體疾病中心主任黃濤生團隊與張進團隊合作,對上述嬰兒進行了基因方面的評估分析和相關解釋。黃濤生指出,從科學角度講,“三父母”或“一父兩母”的說法并不是很準確,因為捐贈者只提供線粒體。
黃濤生說,細胞核移植“三父母”技術已在猴子身上成功進行了實驗,通過這項技術誕生的猴子現在已經7歲多,而且生了小猴,截至目前未發現任何健康問題。他表示“不認為這個小孩(將來)會有與線粒體突變有關的癥狀”。
上世紀90年代,曾有美國科學家通過胞漿移植方式,即向不孕女性的卵子中注射少許健康捐贈者卵子的線粒體然后再授精,降生出17名嬰兒,其中大部分據報道都很健康,但這種“三父母”技術后被美國政府禁止。
張進說,胞漿移植方式主要是治療不孕,對遺傳病治療肯定沒有任何幫助,就好比“這碗豆漿已經壞掉了,再放進去一點點新鮮的豆漿進去,那是沒有用的”,而“我們的技術相當于換了一碗新鮮的豆漿”。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