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1日專電 題:“智慧家庭”上演生態大戰 市場爆發面臨四大門檻

新華社記者高少華

隨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浪潮的興起,“智慧家庭”產業日益升溫,國內家電企業、網絡通信企業、互聯網廠商爭相推出智慧家庭生態戰略。與此同時,目前市場上仍缺乏“爆款”產品,互聯互通等瓶頸依然阻礙著產業的落地和普及。

智慧家庭近年來被視為有待挖掘的一大藍海市場。中國電信近日發布的中國智慧家庭指數顯示,全國智慧家庭指數達到62.1,我國正步入智慧家庭快速發展期。

智慧家庭作為一個產業融合的概念,生態的打造尤為關鍵。在近日于上海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宣布其智慧家庭生態正式成立,同時發布了華為智慧家庭解決方案以及眾多生態伙伴的智能產品。

綠植盆栽會根據生長情況提醒用戶為其澆水;燈光和音樂會基于家庭偏好和實時天氣自動調節;空調會自發掌控室內溫度和濕度;無論身處何地,主人通過手機就可以調控家中的狀態……在華為構建的智慧家庭生態中,這些智能生活場景正在變成現實。

除華為外,在智慧家庭領域,產業各界的領先廠商也都在推出各自的智慧家庭生態。這其中既有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企業,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還有小米、京東、蘇寧云商等互聯網公司,從不同角度切入智慧家庭市場,謀求搭建以自身為主的智慧家庭生態體系。

在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戰略市場總裁邵洋看來,傳統家電企業進軍智慧家庭面臨四大障礙。首先,許多家電產品仍未實現聯網功能;其次,為實現智能操控,各家產品都推出手機軟件,但用戶并不希望安裝太多軟件;再次,產品之間互不兼容,互聯互通難以實現;最后,還要面臨一些互聯網企業的野蠻侵襲,一些互聯網廠商以低價甚至虧損的方式搶占份額。

專家認為,智慧家庭最重要的是家庭硬件的智能化聯動,并結合云平臺、應用服務給用戶帶來良好的智慧體驗。在這方面,企業單打獨斗并不能滿足用戶全部智能化需求。智慧家庭市場的普及,需要產業界各方以開放心態來構建完整生態,使不同廠家的智能硬件設備通過有機連接實現互聯互通,從而為用戶提供更為完整和便捷的智能生活體驗。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歡迎轉載,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智慧家庭”上演生態大戰 市場爆發面臨四大門檻

圖文簡介

“智慧家庭”產業日益升溫,國內家電企業、網絡通信企業、互聯網廠商爭相推出智慧家庭生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