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21日發布的3篇報告對來自超過280個不同人類種群的高質量個體基因組進行了分析,這些研究成果為現代人類走出非洲的學說提供了新線索。
智人是生物學分類中“人屬”中的一個“種”,是目前全人類共有的生物學名稱。關于智人最早起源的地點,科學界的觀點并不一致?;诨突蚍治觯壳拜^有說服力的一個觀點是人類起源于東非。而現代人類種群由非洲向外擴張的時間和路線也無定論。
在第一篇報告中,包括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學者的團隊分析了300人的基因組序列,他們來自142個不同種群,這些種群通常在大規模研究中較少覆蓋。研究人員描述了分析顯示的一系列人類遺傳多樣性特征,發現人類種群至少在20萬年前就開始從非洲分離,自那以后,基因突變累積速度在“非非洲人”中提高了約5%。
對此,研究人員認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分離后,“非非洲人”代際時間縮短,從而提高了基因變化的速度。
在第二篇報告中,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學者埃斯克斯·威勒斯雷夫、安娜-薩福·馬拉斯皮納及其同事測定了澳大利亞大陸83個當地土著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高地上25個人的基因組序列。所得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土著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人的祖先在5萬多年前與歐亞種群分離。
另外一篇報告中,愛沙尼亞生物中心學者盧卡·帕加尼及其同事在已有數據集基礎上,新增了來自125個種群的379個基因組。他們發現,現代巴布亞人至少2%的基因組顯示其祖先來自一個分離自非洲人的獨特種群,并且時間上要早于歐亞人。這項發現證明,約12萬年前人類走出非洲的那一波大遷徙中,一部分人抵達了巴布亞新幾內亞并在那里定居。
《自然》雜志配發的一篇評論文章說,這些研究提供了清晰的人類基因多樣性圖譜,“讓我們得以在人類走出非洲這件事上得出新的結論”。不過文章也指出,雖然這些研究填補了人類演化史上缺失的一些元素,但仍有大量謎團尚待解答。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歡迎轉載,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