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張謇”號停泊在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作業。受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礦業公司委托,“張謇”號科考船上的“彩虹魚”項目團隊和澳大利亞IHA公司工程技術人員,8月13日起在所羅門海的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聯合展開海洋環境調查。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8月14日,“張謇”號上的工作人員用柱狀采樣器采集海底沉積物。受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礦業公司委托,“張謇”號科考船上的“彩虹魚”項目團隊和澳大利亞IHA公司工程技術人員,8月13日起在所羅門海的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聯合展開海洋環境調查。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8月14日,“張謇”號上的工作人員用箱式采樣器采集海底沉積物。受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礦業公司委托,“張謇”號科考船上的“彩虹魚”項目團隊和澳大利亞IHA公司工程技術人員,8月13日起在所羅門海的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聯合展開海洋環境調查。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8月14日,“張謇”號停泊在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作業。受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礦業公司委托,“張謇”號科考船上的“彩虹魚”項目團隊和澳大利亞IHA公司工程技術人員,8月13日起在所羅門海的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聯合展開海洋環境調查。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8月14日,“張謇”號停泊在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作業。受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礦業公司委托,“張謇”號科考船上的“彩虹魚”項目團隊和澳大利亞IHA公司工程技術人員,8月13日起在所羅門海的新不列顛海溝西部海域聯合展開海洋環境調查。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歡迎轉載,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