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閻冬)宮頸癌是我國15-44歲女性中的第二大高發癌癥,每年約有13萬新發病例。雖然它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但也是所有腫瘤中唯一病因明確,可以提早發現并預防的疾病。試驗數據表明,適齡女性注射宮頸癌疫苗后,可以減少70%的宮頸癌發生率。日前,全球知名藥企葛蘭素史克宣布其公司旗下的HPV疫苗“希瑞適”(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上市許可,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預防宮頸癌的HPV疫苗。江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鳳才教授于近日接受專訪,詳細介紹了該疫苗的臨床試驗情況及中國疫苗的研發現狀。

據了解,“希瑞適”屬于2價HPV疫苗,主要包括HPV-16和HPV-18兩種病毒亞型。朱鳳才教授介紹:“相較于其他HPV疫苗,‘希瑞適’在中國內地的臨床試驗開展了6年,入組了6000多名受試者分別接種疫苗和對照,更快更早地獲得了疫苗有效性的臨床試驗數據,使其得以通過審批。”

朱鳳才強調,HPV病毒分型復雜,“希瑞適”主要是預防中國女性易感染的兩種病毒亞型,同時應將疫苗接種與定期篩查相結合才能有效預防宮頸癌。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我國也在逐步加快疫苗研發的步伐,相關研發、生產、流通以及監管工作獲得了國際的廣泛認可。2013年,我國自主研發的“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進入聯合國采購機構的藥品采購清單,成為我國疫苗發展史的一次重大突破。2014年6月,治療性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在復旦大學正式啟動。“目前我國的疫苗研發工作采取針對重大疾病優先研發策略,當然也必須考慮研發技術及財政政策等相關因素。”朱鳳才表示,“近年來我國創新疫苗研發取得多項突破,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口服重組幽門桿菌疫苗、戊型肝炎疫苗、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均為世界首創,對預防相關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

作為國內疫苗臨床評價工作的帶頭人,朱鳳才表示,新型疫苗的研發將為應對重癥和可能的死亡病例提供有效防控手段。“目前我國在疫苗制造業發展迅速,實力不斷增強,鼓勵新型疫苗的研發、保證疫苗產品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也尤為重要。”此外,自主研發技術也很重要,“醫學研究工作者應加強責任意識,研發出適合中國國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疫苗,為我國醫藥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專訪朱鳳才:中國疫苗行業發展迅速 從業者更需重視自主創新

圖文簡介

江蘇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鳳才接受專訪,詳細介紹了宮頸癌疫苗的臨床試驗情況及中國疫苗的研發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