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方洪澇災害仍在持續。在抗洪搶險一線,不僅有解放軍、消防部隊、武警部隊、各地防汛部門、公益救援隊等大批救援人員奮戰的身影,還出現了一批新式防汛抗洪“神器”,它們已經成為這場“戰役”的制勝法寶。來看看這些“神器”它們長什么樣吧。
北斗手持機:讓防汛信息全掌握
“報告,突發強降雨,前方水庫水位急劇上漲,達到蓄水量的要求,申請立即開展泄洪!”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防汛指揮部值班室,新安裝的防汛救災移動管理平臺系統收到一則來自許市鎮水庫管護員用北斗手持機發出的緊急汛情。
接到汛情后,值班人員立即向上級匯報并進行工作部署。兩個多小時后,一條“泄洪措施開展完畢,水位正常”的反饋信息在北斗系統后臺彈出。
岳陽市君山區防汛指揮部展示發放給巡堤員的北斗手持機 新華社記者 周楠 攝
在山區等環境惡劣,手機信號不好的地方,要想讓防汛信息第一時間傳回指揮部,還得依靠新技術。
君山區水利局副局長蘆建文介紹說,今年5月建成防汛救災移動管理平臺系統,采購了北斗定位手環3402個、手持機296個,分發給全市水庫管護員等相關防汛責任人。在防汛值班室的電腦上,境內所有涵閘、小型水庫的管護員的光點盡現眼前。有沒有到崗,是不是在巡邏,都在平臺上顯示得一清二楚。
微型直升機:懸在搶險現場上空的“天眼”
6月20日,受上游洪峰和當地強降雨影響,江西鄱陽縣古縣渡鎮向陽圩濱田段被洪水撞開一條60多米寬的口子,萬畝農田被淹,數千名群眾被緊急轉移。
險情發生后,300多名消防官兵、500多名武警水電部隊官兵連夜奔赴鄱陽縣,與1000多名當地輔助作業人員共同打響了決口“封堵戰”。
“決口封堵作業條件很不樂觀,但時間緊迫,我們必須做到精準判斷,高效作戰。”武警水電二總隊指揮部負責人說。
在一夜之間,武警水電部隊的戰士們竟然選準了地點,修建出近10個會車平臺,對2座危橋加固處理,讓裝滿石料等搶險物資的車輛順利開進現場……
在決口封堵現場,大型挖掘機和推土機揮舞機械臂,發出隆隆轟鳴聲。一架黑色的六旋翼直升機旋在半空中。
鄱陽縣向陽圩合龍現場,右上黑點就是六旋翼無人機 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正是這架微型無人機發揮了重要作用。“微型無人機把決口周邊情況實時傳送給指揮部,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科學精準地制定搶險方案,合理調度搶險力量。”武警水電二總隊有關負責人說。
六旋翼無人機近照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每隔兩個小時,決口處水位、水流速度、封堵進展的最新數據便會上報到搶險指揮部。“除這次用到的流速儀、定位儀、三維激光掃描儀、重裝救援設備外,我們還有無人智控挖掘機、‘變形金剛’機械手、組合式鋼筋石籠等一系列新式救援裝備,可以應對各類險情。”武警水電二總隊四支隊一中隊長袁志強說。
武警水電二總隊正用三維激光掃描儀監測搶險現場數據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武警水電官兵正在填裝鋼筋籠,石塊裝進鋼筋籠后,才不會被洪水沖散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一批高科技抗洪搶險裝備已經投入使用,和十幾年前相比,我們的專業化和搶險救援效率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武警水電二總隊副政治委員熊壯中說。
“龍吸水”排水泵:讓“泡湯”的城市恢復活力
“這個確實厲害,照這個速度,積水兩三天就能排干了!”看著園區內的積水明顯下降,九江市彭澤縣水利局干部松了口氣。
7月7日,經歷數天強降雨后,九江市彭澤縣工業園區3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被淹,園區積水面積達10000余畝,積水高度達1米左右。
被淹的彭澤縣工業園區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接到險情后,武警水電第二總隊官兵調派12名官兵攜帶大功率應急排水設備緊急除險。這種像個“變形金剛”的排水設備,作業時能伸出一根巨大的“吸管”,快速抽吸低洼地積水,因此它有個霸氣的名字———“龍吸水”。
“龍吸水”抽排設備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這是江西省首次使用“龍吸水”參與城市內澇排險。傳統排水機器1小時只能抽50多立方米水,而“龍吸水”1小時則能抽3000立方米的水。
“龍吸水”設備正在作業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揭秘應急搶險的“國家隊”
武警水電部隊主要承擔江河堤防、水庫、電站、輸電線路等水利水電設施應急排險、搶修搶建任務。
駐守在江西南昌的武警水電二總隊主要擔負華東、華南地區搶險救援任務,目標是建成華東地區搶險救援的指揮中心、數據中心、技術中心。其3個支隊及9個大隊收攏部署在贛、蘇、閩三省,依托航空、高鐵和高速公路網,實現了華東、華中、華南地區救災行動半日內到位。
北斗手持機、微型直升機、“龍吸水”只是防汛抗洪“神器庫”中的一小部分。作為應急搶險的“國家隊”——武警水電二總隊,那里有更多的裝備值得盤點。
ET系列步履式挖掘機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ET系列步履式挖掘機底盤類似于蜘蛛式機器人,四角安裝有4條鉸接式步行腿,四條腿靈活多變,形如變形金剛,具有非凡的越障能力。
步履爬坡能力達到45°,可在最大30°斜坡上作業,它克服了傳統挖掘機不能在復雜地形工作的缺點,利用獨立多自由度轉向液壓支腿進行自由角度調整,能去西部高原山地、林地、溝壑、沼澤、高原、高寒等其它機械無法到達的地方進行作業,很好的解決了針對不同復雜地形時搶險作業的各類問題,通過安裝各類機具施展挖掘、起重、伐木、破碎、鉆孔、噴漿等作業清除險情中的各種障礙。
通過無線遙控,救援人員可以遠距離操作,避開危險區域,同時步履式挖掘機的超強地形適應能力可以保證第一時間抵達受災現場實行救援,極大的提高了救援效率,并有效的保障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
無人智控挖掘機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我的主戰場——救險我為先,無需人上前,縱有萬千難,清出一片天。”
無人智控挖掘機具有人工、遙控、遙操作、自主四種操作模式,實現行駛、挖掘、裝載等所有常規挖掘機所具備的功能,并能實現無人遙控操作,配備有無線遙控裝置、視頻監控裝置,設有單獨遙控操作駕駛室,可坐在遙控操作駕駛室操作,也可用操作臺操作,適用于搶險救援作業中危險路段的清障作業等。
該裝備成功應用了傳智能控制系統,機器可通過自學習和智能記憶再現功能實現自動作業,同時結合了物聯網技術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實現了機器的遠程調度、維護、升級等,并具備機器自檢測及遠程檢測的多級診斷功能,實現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采用的核心控制部件來自國際一流的飛行控制伺服系統,屬國際首創,是國際工程機械智能化發展的前沿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水上作業平臺動力舟橋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近年來,隨著部隊越來越多地參與搶險救災行動,水上作業平臺可解決部分涉水搶險難題,可根據搶險救援行動需要,快速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浮式結構。
水上作業平臺可以快速拼裝與分解,便于使用及運輸,拼組的浮式結構整體安全穩定,結構模塊可以標準化、模塊化,方便維護、置換。
展開后的河中舟長10米,寬8.3米,高1.3米,車行道寬5米,重約10噸。舟車是由8×8輪式越野車改裝而成,每輛舟車載一個河中舟或岸邊舟,配一名駕駛員和三名操作手,四人相互配合完成舟體的折疊、裝卸和運輸。
防浪型鋼模子堤 武警水電二總隊 提供
防浪型鋼模子堤由武警水電二總隊自主研發,具有組合技術簡單、架設高效快捷,作業機動靈活等特點,可將搶險效率提高15倍以上,在加高堤壩、搭設圍堰的搶險中應用廣泛。
首先在子堤搭設部位進行防滲槽開挖及防水材料鋪設,隨后由2人一組將模板抬運至鋼管支撐前,再用U型卡扣將各模板進行拼裝,并與橫向圍囹綁扎固定。待模板組立完畢后,還要對板面進行清潔,將防水材料翻卷固定,并用粘土將防滲槽回填密實,形成防滲體系。
武警水電部隊的官兵告訴記者,不是每一次搶險救災都要全部用到這些“神器”,而是要根據現場情況,謹慎分析研判,參照最佳搶險救援方案后,才能決定動用何種裝備。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歡迎轉載,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