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2日,為其16天的里約奧運會落下帷幕,我國將領跨越整個太平洋帶著26金18銀26銅的成績完成了此次史詩般的使命,不失為國家英雄的稱號。而里約奧運會也暴露出了一些人為或者技術上的問題和缺陷,此前我們針對里約奧運會科技引領奧運的技術點做了一定的盤點,而在兩周多的比賽過程中并沒有看到非常先進的科技來加持奧運的色彩,更多的是誤判,申訴以及環(huán)境問題。
2020年奧運會將移師日本舉辦,作為舉辦過兩屆奧運會的東京,此次在閉幕式“東京八分鐘”的表演中呈現了無比熟悉的形象,哆啦a夢、馬里奧以及大空翼等動漫人物的出現拉近了全世界的距離。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扮演成超級馬里奧,利用場地中央設置的“管道”出現在馬拉卡納體育場中央。的確,4年后的東京奧運也許不僅是屬于體育的,也是屬于動漫和科技的。
據悉,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成為有史以來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一屆,除了在奧運賽場上的科技集合,場下也會有更多的方便運動員及游客的不同功能的機器人提供服務。下面就對東京奧運會可能使用的技術做一個預測。
1.燃料電池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這個節(jié)點,恰好是東京舉辦奧運會。據《日經新聞》今年3月的報道,日本將設立一個大型測試場地,用于幫助本國的汽車制造商開發(fā)自動駕駛汽車。日本計劃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正式大量啟用無人車。
豐田汽車在去年發(fā)布的“豐田環(huán)境挑戰(zhàn)2050”戰(zhàn)略中提到,于2020年以后,豐田燃料電池車(FCV)在全球的年銷量達到3萬輛以上,在日本的月銷量至少達到1000輛,年銷量至少達到1萬幾千輛水平;在燃料電池(FC)巴士方面,于2016年內開始以東京為中心引進燃料電池巴士,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預備100多輛燃料電池巴士。
然而,想借助2020年東京奧運會這一契機來推廣燃料電池技術的,不僅只有豐田汽車,本田也早已在FCV燃料電池車上布局。為迎接2020年奧運會,東京計劃投入452億日元(按今日匯率約合人民幣29.6億元)用于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和建立氫氣站,豐田公司和本田公司預計在2020年前向東京投放6000輛燃料電池車。
2.機器人村
日本是地球上實現機器人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日本機器人制造商在與美、中、韓、德等國家的機器人產業(yè)競爭的同時也會進行合作。所以日本很自然地成為相關活動的主辦方,每每此時,全世界的機器人都會蜂擁而至,匯聚日本,陣仗聲勢足以形成一個小村莊。
據報道,東京某政府委員會正在啟動一個“為全市安裝機器人”的大型項目。 在“邁向未來社會”的倡議中提到,機器人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各種年齡階段、不同國別的人們(也包括殘疾人在內)。
“機器人村”位于東京臺場附近,這也將成為運動員的奧運村。 一座60英尺高的巨型高達像已經聞名遐邇,到了2020年,會有更多機器人在這里服務人類。日本預計在奧運會期間,每天約有92萬外國人涌入東京,機器人可以幫助他們進行語言翻譯、導航或是叫車,當然,自動駕駛汽車一出現,運輸載體本身也有可能是機器人。想象一下,無論你從酒店出來買東西,還是準備去東京羽田國際機場乘機離開,都有貼心的、彬彬有禮的私人機器人為你拿行李、帶領你入住,開車送你去東京晴空塔觀光,這該是怎樣一幅美好而新奇的景象呢?
位于東京臺場的60英尺高的高達像
3.即時語言翻譯
即時語言翻譯相比于其他發(fā)達國家,日本民族的整體英語水平較低。雖然外國人學習日語的人數在過去十年里急劇增長,但對于游客來說,還是存在著較大的語言文化障礙。這就是為什么日本會如此急于趕在2020年前推出尖端的即時翻譯技術。
由日本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研發(fā)的VoiceTra,是一個可以實現27種語言文字實時翻譯的應用程序,包括較為生僻的烏爾都語和不丹文。語音翻譯更困難,但開發(fā)者稱該應用程序能夠理解90%的語音信息;目前,它只涵蓋了英語、日語、韓語、中文四種語言,預計到2020年能超過10種語言。該軟件將在游客密集的景點供電腦和手機使用,如標志性建筑、商場和醫(yī)院。
與此同時,企業(yè)也不甘落后。松下正加緊研發(fā)可以掛在脖子上使用的輕巧型翻譯助手,翻譯語言可達10種,以便為眾多游客更好地服務。該電子巨頭還計劃為游客們提供一個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通過掃描日本標識進行即時翻譯。這一應用適用于全球各個國家。
4.無人駕駛自動出租車
無人駕駛自動出租車日本游戲巨頭DeNA曾推出過“機器人出租車計劃”。光想想就很奇妙,到2020年,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將在東京街頭奔馳。無論谷歌、蘋果、Uber等科技巨頭,還是寶馬、豐田、奔馳等汽車制造商,都在搶著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希望在全自動化汽車的歷史上覓得一席之地。
東京是地球上最大(住著130萬人)、人口也最為密集(每平方英里4600人)的城市之一。再加上奧運期間,預計每天都會有92萬外國人涌入東京。如果日本要趕在奧運會前試行無人駕駛出租車,這無疑是歷史性的一個創(chuàng)舉。
今年8月,日本DeNA公司的和ZMP公司推出首個機器人自動駕駛出租車,該車有望在奧運會期間提供服務。
5.電視8K直播
電視直播的8K榮光上世紀60年代的彩電熱潮中,日本企業(yè)走在世界家電科技的前線,以新一代超逼真的圖像質量惠及日本以及全球觀眾。這一次,日本公共放送NHK同樣不甘示弱,計劃以8K超高清分辨率播出2020年奧運會。
據報道,早在1995年,日本制造商就已經開始研發(fā)8K高清技術。如果有誰可以帶領全球進入新的高清時代,日本無疑是唯一的標準答案。而在2020年,它會以意氣風發(fā)的姿態(tài)出現在東京奧運會上。
10月,日本夏普將開始銷售8K電視,售價高達12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80萬元)。顯然,這些85英寸的8K電視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得起的。而到了2020年,觀眾從超高清電視中看到了自己喜愛的運動,享受到了更加棒的觀感體驗,彼時的8k電視需求也許會上升。日本NHK也希望屆時這樣的電視可以走進尋常百姓家中。
6.海藻類燃料
海藻作為燃料來源使用海藻作為飛機、公共汽車的燃料,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命題。日本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小國,之前的福島地區(qū)核燃料泄露問題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日本方面迫切地希望能夠實踐燃料的替代方案。在波音公司這樣全球知名企業(yè)的大力支持下,海藻作為替代能源,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商業(yè)化。
藻類作為替代能源不是無稽之談,它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將其轉換成能量。生長在海中的藻類,不像其他的綠色能源一樣占空間,例如玉米;且相對容易生長;產量還頗豐,每英畝藻類可以產生比玉米多達60倍以上的油。更重要的是它的天然環(huán)保性,如果你在碳排放量大的煤廠附近種植藻類植物,它可以在吸收碳排放量的同時生產出可用電力。可最大的問題在于藻類極其昂貴的制作成本,得到一升成品人力成本就要2.5美元,資源成本將近80美分。
盡管如此,波音公司還是希望通過與日本合作使用藻類作為飛機燃料,幫助運載2020年奧運期間的來往游客。這個項目有超過40個組織的聯盟合作,其中包括東京大學,日本政府,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空航空公司,波音公司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設想,因為較之石油燃料來說,藻類可以削減高達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波音公司和其他公司能夠證明藻類能源的低成本、高效率、大規(guī)模使用的可實踐性,那么這一能源有可能運用在奧運會中,在未來,我們也一定可以看到更多的“綠色”國際航線。
日本航空正在與波音公司、東京大學及其他組織積極研發(fā)藻類作為飛機燃料的可實施方案。
7.氫燃料能源
氫動力公交車和建筑說到動力,日本推出了另一種替代能源,取自于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氫。這可能是改變全球游戲規(guī)則的創(chuàng)舉。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東京政府計劃斥資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在未來五年內,提高氫氣作為能源的使用率并運用到奧運會,使日本進入新型“氫社會”。當氫氣與氧氣在燃料電池中相互接觸時,它能夠產生像水一樣的環(huán)保能源。
東京計劃為奧運村配備至少100輛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公交車,記者休息室和運動員宿舍也全部使用氫燃料。據Autoblog報道,政府還希望將6000輛氫動力汽車投入使用,到2025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10萬。此外,修建巨型地下管道,將氫氣直接輸入奧運村,這是日本經歷福島災難后實行非核能源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燃料電池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的氫燃料的頻繁使用勢必增強其推廣效果。不僅如此,東京市政府將花費385萬美元購買豐田生產的新型燃料電池汽車,我們可以發(fā)現,只要政府努力推一把,新能源的使用還是有很大發(fā)展空間的,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更好的藍天白云和空氣質量,不是嗎?
8.流星雨天幕
流星雨日本一家新成立的公司ALE(Artificial Meteor Light Shows)計劃在東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讓人造流星劃過天幕,使得它有望成為史上最酷炫的開幕儀式。
ALE由天文學博士Lena Okajima發(fā)起。該公司正與日本大學合作設計并發(fā)射一種立方體微型衛(wèi)星。它們外形迷你,直徑僅有一英寸,由秘密材料做成,這在天文史上是劃時代的一筆。其運行速度為每秒五英里,和空氣的摩擦使它閃閃發(fā)光。據Space.com報道,對太空垃圾的擔心會有點多余,因為它們在燃燒后會像真正的太空炮彈一樣折返地球。
Okajima說,由于其中的化學成分得以保護,這些人造流星亮起來能和3等星媲美,即使在霧霾彌漫、光污染泛濫的的城市中心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希望模擬一場在大自然中難得一見的流星雨。
Okajima稱,將繼續(xù)與日本頂尖大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合作,將這個烏托邦式的關于天空的夢想付諸實際。人造流星經過“化妝”可以發(fā)出不同的顏色,這場表演的成本高達400萬美元。但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既然真正的流星雨不可預測也無從控制,該表演可以讓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天體通過地球大氣層的軌跡和溫度。
9.新磁懸浮列車
更多的磁懸浮列車50年前,新干線子彈列車出現,日本引領全球進入鐵路高速運行的新時代。現在,它已經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代鐵軌霸王:磁懸浮列車。雖然某些國家在這一領域可以說是更先進——比如中國,上海的磁懸浮列車已運營11年——日本希望在2020年前將它變成現實。JR中央鐵路公司負責把握日本的磁懸浮列車建設,他們希望磁懸浮列車能夠駛入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再在2045年駛入大阪。
2015年年初,日本磁懸浮列車以374英里的時速破了世界歷史記錄。該國希望進一步發(fā)展其磁懸浮系統(tǒng)(列車尚未向乘客開放),將其影響擴大到美國等國家。日本政府提出,愿意為波士頓與華盛頓之間的磁懸浮列車的建設提供一半的資金支持。
日本磁懸浮列車速度創(chuàng)歷史新高,接近400英里每小時。圖片來源:Getty新興技術投入市場使用總會經歷一些挑戰(zhàn)。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這些科技創(chuàng)新究竟何去何從還有許多變數。相信你們對于這個夏天東京奧運會經歷的兩大尷尬還記憶猶新:花重金打造的體育場名不副實;奧運會會徽抄襲一案也是刷新了觀眾的世界觀。大和民族向來崇尚完美主義,對于細節(jié)尤為重視,這兩個國際性的低級錯誤不得不使我們懷疑,日本雄心勃勃的2020年計劃是否有擱置的危險呢?
東道主在奧運會上推出得以改變世界的技術,這樣的事并不鮮見。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電子鐘表首次被大規(guī)模運用。由于參會人數眾多,這也促進了世界上第一個擴音系統(tǒng)的發(fā)展。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上,最新的相機和電視機技術使得體育賽事在電視上播出成為可能。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一臺IBM超級計算機幫助預測天氣和污染。就在上個月,IBM宣布繼續(xù)使用沃森級的AI地圖測試北京上空的污染指數。
考慮到東京作為全球高科技中心的地位,我們已經準備好擁抱最先進的科技了。如果機器人可以在東京奧運會期間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要知道這是一場擠滿了幾百萬人的狹小盛宴——那么它們在其它地方的普及也就指日可待了。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