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閻冬)8月22日,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這也是大會自1871年創辦以來首次來到中國。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本屆大會的主題是“構建我們的和諧世界”,與會專家與學者將圍繞地理學科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交流。
大會組委會主席、國務院參事劉燕華,國際地理聯合會主席、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Vladimir Kolosov,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束為,國際科學理事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等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致辭。開幕式由大會組委會秘書長、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周成虎主持。會后,相關專家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劉燕華在專訪中表示,大會成功召開彰顯了中國地理學的國際影響力、國際地位和國際認可度在不斷提高,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屆大會以‘和’為主題,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包容、平衡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他表示,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地理學需要立足世界、放眼未來,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隨后,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將地理學應用于可持續發展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也是全球共識。中國的地理學研究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多元化的綜合研究模式應用于城市生態建設中,通過全方位的開放合作推進學科發展。
本次大會除將圍繞“地理科學與未來地球”、“氣候變化與全球理解”、“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等五個主要議題舉行百余場報告、論壇、研討會及沙龍活動外,還將針對我國國家戰略需求開設“中亞論壇”、“山地論壇”等特色議題。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華對此表示,特色論壇和熱點議題的設立有助于我國地理學在國際交流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也能夠將地理學研討成果第一時間應用于我國的學科建設中。如今,中國地理學會已與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多國地理學會建立了緊密的聯系,通過緊密的學術交流力求為中國地理學發展搭建更好的學術平臺。
據了解,國際地理大會是國際地理聯合會(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主辦的全球性國際地理盛會,創辦于1871年,每四年舉辦一次。經國務院批準,中國地理學會于2008年在突尼斯第31屆國際地理大會上成功地申辦了2016年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本屆國際地理大會由國際地理聯合會主辦,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承辦,全國20余家地理學術機構協辦。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