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7月2日電(記者湯陽)“西藏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未來5至10年,將成為中國空間觀測的重要基地。”日前,在西藏拉薩舉行的第二十九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表示。

吳季說,西藏作為世界上離太空最近的地區,具有空間觀測所需要的良好大氣條件和電磁環境,近年來,隨著當地基礎設施狀況改善,對于開展科學研究的生活保障能力也明顯提高。

在位于西藏阿里地區獅泉河鎮以南約30公里處,海拔5100米的阿里天文觀測基地,是北半球首個海拔超過5000米的天文臺。由中國研制、即將于近期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所承擔的隱形傳態實驗,將在這里展開。

“目前,阿里天文臺的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將進行地面科學應用系統評審,評審一旦通過,就能夠確定量子通訊衛星可以出廠,這些工作現在進展很順利。”吳季說。

在引力波研究方面,記者了解到,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同樣依托阿里天文觀測基地進行的相關項目,已進入到深化論證階段。

“美國的南極觀測站只能觀測南半天球,阿里這個站可以觀測到北半天球。南極觀測站看不到的天區,在阿里這個觀測站就可以看到,這是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目前北半球天區這方面觀測研究還是空白。”吳季說。(完)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西藏有望成為中國空間觀測重要基地

圖文簡介

)“西藏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未來5至10年,將成為中國空間觀測的重要基地。”日前,在西藏拉薩舉行的第二十九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