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托舉下,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25日挺進浩瀚蒼穹,向著驗證多用途飛船返回艙氣動外形設計等關鍵技術、打造我國未來載人深空探測“生命方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多用途飛船返回艙是瞄準我國未來載人深空探測,全方位滿足后續再服務應用以及低成本天地往返運輸的使用需求。”多用途飛船返回艙研制單位、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院長張洪太說。

張洪太介紹,出于節省科研經費的考慮,此次執行任務的多用途飛船返回艙是正式型的縮小版,身高2.6米,重約2.8噸。不同于神舟飛船返回艙先輩們的“鐘罩式”造型,它呈倒錐形,像一顆“子彈”。別看身材不高,可身負重任,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承擔著我國首次在軌獲取返回艙自由飛行氣動數據,首次探索可重復使用設計、驗證及評估技術,首次驗證金屬材料性能及制造技術等艱巨使命。

“雖然我們在地面會通過模擬仿真、實物檢驗、風洞試驗等多種手段來驗證,可不如上天飛行試驗準確。”多用途飛船返回艙項目技術負責人楊雷說,這些新技術是實現多用途返回艙安全可靠的“命門”所在。

據介紹,隨著這些技術的驗證成功,我國新一代多用途飛船將再添利器,整體性能將實現躍升,除了和神舟飛船相比可以搭乘多一倍的航天員,還能到達更遠深空,滿足未來載人登月、載人探火等任務。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中國“微縮版”載人深空探測“生命方舟”挺進太空

圖文簡介

多用途飛船返回艙是瞄準我國未來載人深空探測,全方位滿足后續再服務應用及低成本天地往返運輸的使用需求。